第一百四十八章 守墓士揚名天下,晉陽城巧遇眾友 (第2/3頁)
姚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遂的兵卒。
近些年,鮮卑入侵涼州的次數遠少於幽州和幷州,加上田晏、夏育、臧旻那年的大敗,原駐紮涼州的部分漢軍抽調一批補充到幷州。
胡軫、李傕、郭汜、張濟、楊定五人就這樣從涼州漢軍併入幷州漢軍,加上董越的介紹,都成了幷州主力精銳,駐晉陽機動。
胡軫、李傕、郭汜、張濟、楊定五人均為隊長,歸屬幷州漢軍。李利已任伍長。
往年底,鮮卑都要犯境,本年快到年底了,尚無動靜,或許本年漠北水草豐滿。故幷州漢軍比較輕閒。
韓遂問董越:“一事不明想請教。”
董越道:“請講。”
韓遂道:“張奐將軍當年任兼監幽、並、涼三州及度遼、烏桓二營的護匈奴中郎將,為何只有十五萬漢軍可調動?
當年聽汝說作戰時,調動冀州漢軍才平定鮮卑、南匈奴和烏桓的叛亂。”
董越笑道:“當年是特別情況,不過在幽、並、涼三州前線的確始終保持十五萬左右的漢軍。
冀州漢軍一般不歸前方將領管,只有特別危險時才臨時假節調往前線。
前兩次大疫後,人口減少,國庫空虛,漢軍也相應縮編,估計只剩下四十三萬多。
黃河以北包括涼州、司隸在內六個州的的漢軍維持不變,約有二十六萬多。
除幽、並、涼州前線保持十五萬兵力外,司隸、冀州等約十一萬多,包括涼州的漢陽、隴西、武都,幷州的上黨這四郡歸朝廷直轄,以及隴西的義從軍,前線將領不能隨意調動。
黃河以南的豫、荊、兗、徐、青、益、揚、幷州八州的漢軍總數可能只有十七萬多。
幽、並、涼三州前線的十五萬漢軍包括義從軍,但不含南匈奴軍,動用南匈奴軍要朝廷特批。”
韓遂計算一下後,點頭道:“爾等各家應對徵調有耳聞,按此算,加上南匈奴軍,朝廷稅賦除支付官吏薪資外只能支撐最多三十萬軍的開銷,而十五萬前線漢軍的費用全靠徵調。故只有消除鮮卑,朝廷財力才能緩和。”
眾人點頭認可這個判斷。
韓遂又問:“現任幽、幷州前線將領能力如何?爾等必為董使君(董卓)的精銳機動軍,共有多少人。”
胡軫道:“宗員任護烏桓校尉駐幽州上谷郡寧縣,張修任護匈奴中郎將駐西河郡美稷(ji)縣,郭騫(qiān)度遼將軍駐五原郡曼柏縣。
吾辦差去見過宗員,宗員乃荊州南陽安眾人。
烏桓人,又稱烏丸人,烏桓和鮮卑均為古東胡族中的一支。大部分居上谷、漁陽、右北平、遼東等郡塞外,少部分內附大漢。
護烏桓校尉擁節監領之以及護內附烏桓,秩比二千石,對外境外烏桓進行防禦,同時處理對幽州代郡塞外鮮卑的外交和防禦事務。
幽州上谷郡寧縣護烏桓校尉大營有二千精銳漢軍。
幽州漁陽郡有漁陽都尉營,駐有一千精銳漢軍。
遼西郡烏丸單于丘力居,有眾五千餘帳落;
遼東郡烏丸大人蘇僕延,有眾一千餘帳落;
右北平郡烏丸大人烏延,有眾八百餘帳落;
上谷和代郡烏丸大人難樓,有眾九千餘帳落。
另外,玄菟郡東北有夫餘部落;遼東郡東部有高句麗;樂浪郡南部有馬韓等。
叔相(張濟)辦差去見過護匈奴中郎張修,子泛(郭汜)辦差去見過度遼將軍郭騫,由二位分別介紹。稚然(李傕)和整修(楊定)補充。”
韓遂插話道:“宗家乃南陽第一大族。吾在洛陽太學時認識宗家的宗承,在服役參戰朔方之戰時見過時任上郡屬國都尉的宗員。此人打仗還行,對付鮮卑沒問題。”
張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