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部分 (第2/5頁)
曾氏六合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南十縣,然而經過宋朝君臣的周旋。其中還有富弼的功勞,多的他出使遼國,說服了遼國皇帝權貴,不同意讓地,只答應每年增十萬歲幣,聳是成功解決一場兵禍。
耶律真宗嗜好唱戲和打獵,在他的領導下遼國總是會有不斷的花樣出現,以前遼夏之間多有聯姻,可是李元昊突然稱旁,讓耶律真宗心中不爽,兩家鬧翻,他決定親征西夏。可惜十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
到李元昊死後。耶律真宗再次親征西夏,卻也沒沾多大便宜,悻悻而歸,自然,做皇帝的,往往能將小勝利無限誇大,或許是覺得自己已經摺服了西夏,放眼宇內,還能誰能與之比肩,也就做起了超級大國之夢。
具體表現是不貪錢了,要圖名,翻冉史書,他發現遼、契丹等名字太鄉土化,都不足以標榜帝國的偉大。要改名,與遼國百官貴族商議過。但是權貴們卻不怎麼同意,然而也覺得大家沒有必要為這點小事忤逆皇帝,他想怎咋樣就咋樣吧,反正我們自己叫自己的。
興致沖沖,卻受到冷遇耶律真宗很不甘心,自己人不承認不要緊。得到外國承認就行,環視宇內。除了南邊那個宋國,還有點實力,勉強與遼國相提並論外,其他的都是不入流的部落小國,懶得理會,為此他就給宋朝送了份國書,提議說。我們都改名吧。根據現狀,遼國叫北朝,宋國叫南朝,簡明撫要,歷史上還有前例。這多好,希望趙禎給個準信小如果答應,那以後史書文章就這樣記載了,很聰明的一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深知遼國貴族百姓都特別崇信漢族文化,連宋國都這樣叫了,國內肯定會跟隨。
宋朝的皇帝和大臣都有些猶豫。說實話,遼國的疆域真的比魏晉南北朝時的北朝大多了,而且百多年的基業,更是非同小可,自稱北朝。都有些歉虛了,要知道現代的某些歷史學家們,都有以當時的遼國為正朔,宋朝為旁枝的看法。
可是答應吧,這關乎到民心士氣,尤其是漢本位的思考方式孔子有聖,夷秋之有君,不若華夏之無,無論怎樣,漢人都是優秀人種,怎能和蠻夷相提並論,然而不答應吧。又害怕遼國以此為藉口,開啟戰端。
“沒錯。”龐籍嘆氣道:“遼主虎狼之心,世人皆知,這次傳國書來,怕是又想借機尋釁生事了。”
“卻不知道對於改名之後,百官是何看法?”楚質皺眉說道:“國號乃是根本,輕易更改不得。”
“百官也是如此認為,問題在於。迫於遼朝之勢,有幾介。官員心中擔憂,覺得不宜拒絕。”微微搖頭。心中不恥,龐籍卻也沒有怒罵。只是淡淡說道:“一些官員也覺的。萬事以和為貴,還是再細慢商議,妥善處理此事為好。”
說到底還是怕了,楚質心中鄙視。卻聽龐籍繼續說道:“也有人提出,表面上不妨答應,虛與委蛇,只是在國書往來上如此稱呼,實則國內卻不必改動”
可見,不僅是番外小國懂得這樣糊弄天朝大國而已,有的時候,所謂的儒家門徒,也很明白變通的。或許他們早就知道那些小國的花樣。只是為了顯示天朝氣象,萬邦臣服。也就乾脆裝聾作啞了。
當然,宋朝自建國之初,頭上還有遼國這個龐然大物,連西夏反叛也不能平定,怎麼能有天朝上國的自傲。所以這個提議還是有市場的,凹曰混姍旬書曬)小說齊傘引部分官員的支援,畢竟紋麼多年了,那套外茶內王的年段地們凡經耍得十分熟練。
“這怎麼可行。”楚質憤然說道:“堂堂大宋,殃浹華夏,豈能虛與委蛇,並非君子所為,更何況國與國相交,講的就是名節大義,遵守銘記,豈能當成兒戲,今日不重國書契約,他日遼國也是如此,輕易撕棄盟約,舉兵來犯。”
“理應如此。”龐籍叫道,好像有點興奮,在廳中來回走了幾步。忽而嘆了起來:“斷然拒絕。宋遼又將多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