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頁 (第2/3頁)
郭廉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先生認為&ot;有深情&ot;、&ot;有玄心&ot;、&ot;有洞見&ot;、&ot;有妙賞&ot;,1是魏晉風流的四大特點。宗白華《論(世說新語)和晉人的美》一文中說:&ot;晉人雖超,未能忘情&ot;,又說:&ot;晉人向外發現了自然,向內發現了自己的深情。&ot;《世說新語&iddot;傷逝》雲:王子猷、子敬俱病篤,而子敬先亡。子猷問左右:&ot;何以都不聞訊息?此已喪矣。&ot;語時了不悲,便索輿來奔喪,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逕入坐靈床上,取子敬琴彈,弦既不調,擲地雲:&ot;子敬,子敬,人琴俱亡!&ot;因慟絕良久,月餘亦卒。
這是一種何等高尚真摯的情感!宗白華認為這是一種&ot;對宇宙人生體會到至深的無名的哀感&ot;。
根據《世說新語》記載:王羲之的兒子王子酞(微之)在一個風雪的夜裡,詠左思《招隱詩》,忽然想起戴安道(逵),便隨即乘船而去,到了那裡卻沒去見戴安道就回來了。他認為&ot;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安道!&ot;東晉名士們率真任性,不同凡響,無拘無束,不按常人規範行事,他們反對名教,我行我素,崇尚&ot;真&ot;和&ot;自然&ot;,這些都表現晉人的人格追求和審美觀念。
4清談誤國
1 馮友蘭:《論風流》,《三松堂學術文集》。
清談是魏晉這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產生的一種特殊的社會現象,它對美學和哲學的發展,曾起到過一定的積極作用。馮友蘭在《中國哲學簡史》中指出:清談的藝術在於,將最精粹的思想,通常就是道家思想,用最精粹的語言,最簡潔的詞句表達出來。所以它是很有講究的,只能在智力水平相當高的朋友之間進行,被人認為是一種最精妙的智力活動。
他在另一部著作中又說:玄學的辨名析理完全是抽象思維,從這一方面說,魏晉玄學是對兩漢哲學的一種革命。研究中國哲學史的人,從兩漢到魏晉,覺得耳目一新,這是因為玄學的精神面貌和兩漢哲學比較起來,完全是新的。??在中國哲學史中,魏晉玄學是中華民族抽象思維的空前發展。1清談的主要內容是玄學。當時的一般的名士都熱衷於清談,玄學是當時佔主導地位的哲學思想,它的傳播全賴於清談。可見有人稱清談為玄談是有道理的。上述對玄學的評價,也是對清談的評價。
但是任何一種事物都是有一個&ot;度&ot;,超過了這個&ot;度&ot;就會走向反面,魏晉時代的清談,波及到當時的知識階層、各級官員乃至皇帝,他們都整天談玄說理,激烈論辯,相互駁難,耗去了大量的精力和時間,甚至連吃飯也顧不上,頗為艱苦。由此可見要清談獲勝,擠進風流名士的隊伍也絕非易事。根據《世說新語》記載,謝朗的母親不忍心讓兒子去清談,曾&ot;流涕抱兒以歸&ot;。
王羲之是反對清談的,據記載:王右軍與謝太傅共登冶城,謝悠然遠想,有高世之志。王謂謝曰:&ot;夏禹勤王,手足胼胝;文王籲食,日不暇給。今四郊多壘,宜人人自效;而虛淡廢務,浮文妨要,恐非當今所宜。&ot;謝答曰:&ot;秦任商鞅,二世而亡,豈清言致患耶。&ot;王羲之認為面對當前&ot;四郊多壘&ot;的割據局面,應該效仿夏禹、文王,勤政務實,為民辦事,不辭辛勞,竭盡全力,而清談足以誤國。這種批評是忠懇的,無疑也是正確的。然而謝太傅卻反駁:&ot;秦任商鞅,二世而亡,豈清言致患耶?&ot;清談誤國,而不是說自古以來亡國皆由於清談,顯然這是偷換命題,沒有說服力的。上述登冶城的一段談話,其中謝太傅是誰?《世說新語》說是謝安,後世多有疑義,按時間推算謝安當時年紀尚小,王羲之&ot;無緣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