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廉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絲毫的虛偽和矯飾,一切唯求其真。太元二年(公元378 年)新建造的太極殿落成,謝安想請王獻之題榜,但難以直言,因為當時題榜並不像今天是一件很高雅、很榮耀的事,可能晉人將此看成是工匠之役,鄙俗的行為。所以謝安便轉彎抹角用拭探的口氣說:&ot;魏時陵雲殿榜未題,而匠者誤釘之,不可下,乃使韋仲將懸凳書之。比訖,須鬢盡白,裁餘氣息。還語子弟,宜絕此法。&ot;1王獻之已知謝安用意,便嚴肅地說:&ot;仲將,魏之大臣,寧有此事!使其若此,有以知魏德之不長。&ot;謝安再不勉強他了。
謝安與王獻之父親是同輩人,私交也很深,他沒有因王獻之不題榜而發怒、記恨。不過在那種時刻會使任何人感到難堪的。謝安是一位善解人意、會靈活處理尷尬局面的人,他把活題一轉,問:&ot;君書何如君家尊?&ot;王獻之答道:&ot;故當不同。&ot;謝安曰:&ot;外論不爾。&ot;答道:&ot;人那得知。&ot;孫過庭在《書譜》中道:安嘗問敬:&ot;卿書何如右軍?&ot;答雲:&ot;故當勝。&ot;2安雲:&ot;物論殊不爾。&ot;子敬又答:&ot;時人那得知!&ot;敬雖權以此辭,折安所鑒,自稱勝父,不亦過乎!且立身揚名,事資尊顯;勝母之裡,曾參不入。
據《晉書》記載,王獻之並沒有說:&ot;故當勝&ot;。退一步說王獻之就是說了他的書法勝過他父親,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也沒有什麼可指責的。當時對王獻之書法評價很高,&ot;故當勝&ot;也並非徒語,夜郎自大。謝靈運曾經說過:&ot;公(王獻之)當勝右軍。&ot;李嗣真在《書品後》也曾同意這種說法。這都是學術上的事,問題不在於&ot;故當不同&ot;變成&ot;故當勝&ot;,關鍵是&ot;立身揚名,事資尊顯,勝母之裡,曾參不入&ot;。是《孝經》中的一段話,孫過庭用此來說明王獻之大逆不道。這實在是&ot;硬裝斧頭柄&ot;,牽強捏造,藝術上的高下與孝敬父母有何相干!難怪包世臣在《藝舟雙揖》中憤慨地說:&ot;姿意汙衊,是不可以下辨。&ot;無論在歷史上或在現實社會裡,兒子勝過父親比比皆是,而且在宏觀整體上看是一個規律,否則就下會有社會的進步。孫過庭將王獻之說&ot;故當勝&ot;之類的話與《孝經》的道德倫理標準相聯絡,指責王獻之對父親的不孝,這是不公正的,理應受到批評與遣責。題榜這一事件說明瞭兩點:&ot;獻之於書頗自矜重&ot;,1這是其一,其二是謝安很賞識王獻之的書法。
然而,南朝宋泰始年間書法家虞龢在《論書表》中記述了謝安批退王獻之佳書的故事。王僧虔也曾說過,謝安&ot;得子敬書有時裂作校紙&ot;。虞、王1 《晉書&iddot;王獻之傳》:&ot;太元中,新起太極殿,安欲使獻之題榜,以為萬代寶,而難言之,試謂曰:魏時陵雲殿榜未題,而匠者誤釘之,不可下,乃使韋仲將懸凳書之。比訖,須鬢盡白,裁餘氣息。還語子弟,宜絕此法。獻之知揣其旨,正色曰:仲將,魏之大臣,寧有此事?使其若此,有以知魏簿之不長。安遂不之逼。&ot;2 虞龢《論書表》與孫過庭《書譜》有相似文句。
1 馬宗霍輯:《書林藻鑒&iddot;書林記事》,文物出版社1984 年第1 版。
兩人離東晉時間不長,況者王僧虔的曾祖父王洽是王羲之的堂兄弟,王僧虔與王獻之出於一個士族,兩人所說是比較可信的。這與《晉書&iddot;王獻之傳》謝安請王獻之題榜不是有矛盾嗎?既然謝安看不上王獻之的書法,為何又要請他題榜?反過來請王獻之題榜為何又要批退王獻之佳書,有時還將王獻之的作品裂作校紙呢?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