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廉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從伯王導工行、草,他將鍾繇的《宣示表》真跡贈送給王羲之;族伯王敦《宣和書譜&iddot;草書二》稱其喜顛草:&ot;初以工書得家傳之學,其筆勢雄健&ot;;岳父郗鑒有《災禍帖》存世,有人評論其字豐茂宏麗,剛決不滯。王羲之自小生在這樣的書法世家,耳濡目染,受到藝術的薰陶,加之伯父王廙、表姑衛夫人等名師的因材施教,這也是王羲之書法藝術水平不斷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記得有一位在美術學院校執教多年的教授曾這樣說過:&ot;藝術教育有其特殊性,在學校所學習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三分是從老師處吸取,七分從同學那裡得到。同學、同輩之間的相互觀摩切磋,往往使人進步很大。&ot;這位教授的話是符合實際的。同學之間水平相近,需要解決的問題也大致相同,他們在學業上、藝術上可以相互啟發與促進。
衛夫人的兒子李充,以及王羲之的其他同輩,他們有很多時間在一起練1 傳王羲之《筆勢論十二章》。
習書法,討論研究技藝,自然進步很快。
王羲之從弟王洽書法上頗有成就。王羲之曾與他&ot;變章草為今草,韻媚婉轉,大行於世。&ot;2王羲之還與庾亮、庾翼、謝尚、謝安、謝萬等交往甚密。他們出生於書法世家,收藏豐富。郗鑒之子郗愔、女郗璇書法水平都很高,直到王羲之娶郗璇為妻,王羲之的書法並不在他們之上。虞愔《論書表》說:&ot;羲之書,在始未有奇殊,不勝庾翼、郗愔,迨其未年,乃造其極。&ot;王羲之處於書法藝術氛圍很濃的環境中,高手如林,你追我趕的競爭態勢,自然有利他書法水平的提高。
中國書法與中國繪畫有著密切的關係,它們運用的工具材料相同,理念相通,兩者的產生與發展相輔相成。在中國繪畫史上,先秦諸子的所謂&ot;河圖洛書&ot;,往往作為書畫同源的先河與依據。1從書法史上,我們可以得知許多畫家同時也是書法家,畫家必備的造型能力,使其成為書法家創造了有利條件。原來是一位書法家後來成為了一個畫家的也不乏其人。近代吳昌碩是一位書法家,三十餘歲才進行繪畫創作,但憑藉他古氣盤旋、朴茂雄健的書法功底,使他的作品格調大大高於一般畫家,故成為中國畫的泰斗。
&ot;積學可以致遠&ot;是很有道理的,繪畫基礎對書法有促進作用,而繪畫對書法的仰仗尤為重要,一幅意境雋永、高雅清新的中國畫往往只因&ot;狗爬田&ot;的題字,而大煞風景,歸於失敗。
王羲之在繪畫上下了一番苦功,繪畫訓練達十五六年,作品有人物鳥魯,特別擅長畫鵝,具體作品有《對鏡寫真》,這可謂是最早的自畫像了,可惜這些畫作僅見於記載,今人無法一飽眼福了。畫人最難,沒有一定的造型寫實功底是不敢染指的。書法繪畫同屬於造型藝術,它們有共同之點。正因為王羲之有紮實的造型能力,年紀不大就很快熟悉傳統的篆、隸、楷、行、草各種書體,在此基礎上進行再創造。王羲之在繪畫初期受益於伯父王廖的輔導,王廙是西晉未東晉初著名書畫家。唐張彥遠說:&ot;晉室過江,王廖書畫為第一&ot;。王廙在自己的繪畫作品《孔子十弟子圖》上題款讚揚王羲之:餘兄於羲之幼而歧疑,必將隆餘堂構。今始年十六,學藝之外,書畫過目便能,就餘請書畫法,餘畫孔子十弟子以勵之,嗟爾羲之,可不勖哉。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