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廉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對於《題衛夫人〈筆陣圖〉後》不少人認為是出於後人手筆。沈尹預設為&ot;這段文字,不能肯定是右軍親筆寫出來的,但流傳已久,亦不能說它無所依據,就不能認為他沒有見過這些碑字,顯然其問有後人妄加的字樣,如蔡邕《石經》句中原有的&ot;三體&ot;二字,就是妄加的,在引用時應該把它刪去。盡人皆知,《三體石經》是《魏石經》,但不能以此之故,就完全否定了文中所說的事實。文中敘述,雖猶未能詳悉,卻有可以取信之處。&ot;1王羲之書法師從衛夫人是可信的。南朝宋羊欣《採古來能書人名》雲:晉中書院(侍郎)李充母衛夫人,善鍾法,王逸少之師。
唐代張彥遠《法書要錄》卷一收錄了一篇《傳授筆法人名》這樣寫道:1 沈尹默:《書法論叢&iddot;二王書法管窺》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 年第1 版。蔡邕受於神人而傳之崔瑗及女文姬。文姬傳之鐘繇。鍾繇傳之衛夫人。衛夫人傳之王羲之。王羲之傳之王獻之。
衛夫人對王羲之的學習態度和成績有高度評價,她在一封信中說:&ot;弟子王逸少甚能學衛真書(即今楷),咄咄逼人,筆勢洞精,字型遒媚。&ot;1《題衛夫人〈筆陣圖〉後》雲:王羲之渡江北遊見到以前名家的書法碑版後,發出感慨,從而改弦更張,即所謂&ot;始知學衛夫人書,徒費年月耳,遂改本師&ot;,王羲之學書期間未曾北遊,向衛夫人學習書法是&ot;徒費年月&ot;,有人認為是虛構的,但先學衛夫人後改師伯父王廙倒是事實。
王廙在司馬睿出鎮建康時,&ot;扶持老母,攜將細弱&ot;,由濮陽過江南下,除了任過短期的廬江、鄱陽二郡郡守,荊州刺史外,其餘時間都在建康任職,他在江南生活了十六年。王羲之二十歲時王廙才去世,在這段時間內,王羲之受到了伯父的關懷,接受了良好的藝術教育,王廙書畫方面修養極高。王僧虔《論書》:&ot;王平南厚是右軍叔(實為伯),自過江東,右軍之前,惟廖為最。畫為明帝師,書為右軍法。&ot;王廙擅長行書、草書、飛白書,而衛夫人只是&ot;正體尤絕&ot;。如果說王羲之&ot;少學衛夫人&ot;是基礎訓練,那麼改師王廙則是書法高層次的各種書體的學習。王羲之在多種書體上取得卓越的成就,這與王廙的言傳身教和藝術上的薰陶是分不開的。王廙曾將索靖的草書妙品《七月二十六日帖》贈送給王羲之,使他從中原書風中吸取營養。王廙逝世後王羲之已二十歲出頭了,以後他師法何人,歷史上沒有更多的記載,王羲之在《自論書》中說:尋諸舊書,惟鍾張故(固)為絕倫,其餘為(惟)是小佳,不足在意。
吾書比之鐘、張當抗行、或謂過之;張草尤當雁行。
鍾繇、張芝不僅是衛夫人、王廙的楷模,也是王羲之追慕的物件。鍾、張的書藝在當時公認為最高水平,王羲之在研習書藝上不僅僅停留在頂禮膜拜上,而是想超越他們,建構新的書法高峰。經過一個階段的努力,他自己認為,事實上也大致如此:有些方面超過了他們,有些方面與他們不相上下。庾肩吾認為就功夫而言,王羲之不及張芝,但其天然之姿勝過張芝。王羲之卻說:&ot;張芝臨池學書,池水盡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後之也。&ot;意思是說,他的功夫不及張芝,不是沒有這方面的能力,而是認為沒有這個必要。
三、成就與代表作
王羲之是我國書法史上&ot;古今莫二&ot;的&ot;書聖&ot;1,他的書法藝術達到了&ot;冠絕古今&ot;、&ot;登峰造極&ot;的水平。
王羲之不僅創造了妍美流便的書體,而且是一位多產的書法家,他一生創作了大量的書法作品,其中最被尊崇的有自撰自書的《蘭亭序》和抄寫的古代文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