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 帝國五年發展 (第1/2頁)
小香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黃帝紀元4342年,是華夏帝國建立的第一年,成立了國有錢莊(銀行)系統,完善了儲蓄、借貸等功能。
由於乾旱持續的緣故,建國第一年雖然大規模進行了開墾,但收成並不理想,收穫勉強維持溫飽。
這主要是各地灌溉的水利設施荒廢,或不夠完善的原因,大明後期的官員,太多尸位素餐之輩了。
所以,王毅特批了五千萬兩的專項資金,對中原大地的田地灌溉河道、水渠、設施等,進行改進或新建。
黃河水道更是直接進行改道,變成與後世相同,從渤海流出。
華夏帝國建立的第二年,幾個省已經連通了長城附近的鐵路線,在各類物資的運送上,要便利許多,尤其是糧食。
這年夏收,中原大地的畝產小麥三石餘,水稻畝產千餘斤,其他地區穩步提升,華夏帝國迎來了全面豐收。
所有百姓喜笑顏開,他們不僅有了自己的土地,現在豐收了,也代表著富裕起來。
他們可聽之前的、軍民府治下的百姓或官員說過,豐收一年,可管幾年溫飽。
另外,生產農用機械的作坊,也在各省落戶,針對地區特點進行生產農用機械。
在鐵料上,除了華夏帝國自己開採的,還有西方各國用來抵債的鐵礦石,減輕了華夏帝國的開礦壓力。
隨著豐收到來,華夏大地徹底安穩。
華夏建國第三年,王毅將抽調半數鎮守中原各地的軍隊,對安南、暹羅、莫臥兒等國展開了滅國戰爭。
先前,被護民軍趕到安南等地的張獻忠大軍,將安南等國攪得天翻地覆,護民軍則跟在後面摘桃子。
現在張獻忠看懂了護民軍的操作,也明白華夏帝國不會放過嘴邊的肥肉,竟直接停止不前,獻上降書,表示願意同李自成等人一般,成為華夏帝國的普通百姓。
王毅看到國書,那是哭笑不得,無奈接受了張獻忠的降書,並派遣大軍收繳張獻忠大軍的武器,將其士兵登記造冊。
緊接著,王毅派遣大軍清掃安南、暹羅等國,只留女子,分配給新造冊的百姓為妻。
歷時三年,兩百萬護民軍在安南、暹羅、莫臥兒、波斯、哈薩克、西西伯利亞等地反覆圍剿,終於是完成了王毅的計劃,除了女子,只留一些壯勞力進行基礎建設。
王毅開始大量遷移百姓,並提出遷移過來的百姓,生一胎免徵三年稅的政策,最多可免三十年,目的是讓百姓自願定居在這些新土地上。
聽到生一胎可免徵三年稅,剛剛嚐到豐收甜頭的華夏百姓,蜂擁而往,有些個別省份,更是近半人口遷移到這些地方。
根據統計,總遷移人數達到兩千六百萬,幾乎是華夏帝國人口的六分之一。
為了鼓勵生育,王毅制定了十年鼓勵生育政策,每對夫妻從第二胎開始,每生一胎,夫妻兩人各自獎勵一畝田地,獎勵的田地免稅,使用期限為二十年。
這對熱愛種地的華夏百姓來說,無疑是天上餡餅。
在華夏帝國建立後,大量的耕牛、騾、馬分配到各村,甚至是各戶,極大的減輕了耕種壓力和時間。
現在農用機械也開始對百姓出售,更是讓種地變得輕鬆許多。
以前種地,那真是面朝黃土背朝天,從翻耕到收穫的所有時間,幾乎都要待在田地間勞作,捉蟲埋肥,除草防病。
現在不一樣了,不僅耕牛、農具不用擔心,還能使用肥料肥地,蟲害病也有農藥可噴灑。
唯一麻煩點的,累點的,可能就是播種了,尤其是水稻,需要人親力親為。
但《華夏日報》上,已經發表了機械播種水稻的文章,在未來幾年會對百姓開放。
於是,從鼓勵生育的計劃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