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松針也是樹葉 (第2/3頁)
娘子息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初哥兒,這土豆子,你打算怎賣啊?”楊震問道。
陳初賣東西,只走高階路線,但楊大郎嚐了後,覺得土豆這種東西長的既不好看、吃起來也沒有特別好吃,或許賣不上高價。
“土豆,現下不能賣啊......”陳初悠悠道。
但凡作物果實,就有留種繁殖的功能。
所以不可能存在壟斷經營這種情況。
就比如西紅柿,只要賣出去一顆,就有了種子洩露的風險。
有心人想要摸清楚如何從西紅柿中分離種子、儲存種子、培養、定植、打理整套流程,短則一兩年,長則三五年。
但早晚有一天,會有旁人種出西紅柿。
這也是他願意把果子賣給二道販子西門恭的原因,借對方渠道快速、大量販賣至更大市場。
以便在短暫的壟斷期內獲得最大利益。
想要獲取長期收益,最終還要往農產品深加工的方向靠攏。
比如土豆,可以做成澱粉,再由澱粉加工成土豆粉、珍珠奶茶中的珍珠、涼粉等等。
不過,根莖切塊就能種植的土豆,現下不能流傳出去的原因,還真不是出於陳初私心。
人類在這種作物上吃過大虧。
地理大發現後,土豆因易耕作、適應能力強、高產等優點,迅速成為了許多國家地區的主要食量。
在原產地南美洲,土豆共有三千多個品種。
多樣化的品種,使得疫病在侵襲土豆時,只會殃及個別品種的土豆,不至所有土豆都染病、絕收。
但最早登陸美洲的殖民者,可沒想到這些。
當他們看到如此種類繁多的品種時,直覺和貪婪讓他們只把產量最高的帶了回去,可不幸的是,每一波殖民者都是這麼想的。
以至於整個歐洲種的都是同一個品種。
又因土豆高產,迅速擠佔了原有糧食作物種植面積,到了十九世紀四十年代,愛爾蘭的土豆種植面積已達耕地面積的80%。
單一作物佔比如此之高,相當可怕。
果不其然,1845年,愛爾蘭的土豆染上了晚疫病。
短短一個夏天,致病疫黴橫掃整個愛爾蘭。
全境絕收......
接下來,便是史書中常見的人間煉獄。
這場作物疫病,直接導致一百多萬人餓死,一百多萬人逃亡國外,人口銳減1/4。
後世直到21世紀二十年代,愛爾蘭人口都沒能恢復當年的規模。
一種高產作物,卻導致了一場駭人聽聞的大饑荒......
現實就是這麼不講邏輯。
而現在,陳初手裡只有一個品種的土豆,自然不能讓它流傳出去,只能出售土豆深加工後的產品。
之所以對西紅柿沒有那麼多顧慮,是因為西紅柿永遠不會被當成主糧大面積搶佔其他作物種植空間。
但高產的土豆會、紅薯會,還有他暫時沒有播種的高筋王小麥也會。
這個問題也有解決辦法,比如以他帶來的小麥種子和本地原生小麥雜交,讓外來麥種吸收本土小麥的抗病基因、豐富小麥品種。
土豆也可以和同屬茄科的西紅柿、茄子、辣椒、龍葵等作物雜交,使得品種多樣化。
除此之外,還可以現有條件嘗試土豆育苗的脫毒處理。
糧食生產無小事,古今皆是如此。
酉時末。
陳初和楊震蹲在一叢茂密荊棘叢後。
“初哥兒,你說的那土豆粉好吃麼?”
“還行,燉久了有點像魚翅。”
“......我又沒吃過魚翅,不曉得那是甚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