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頁 (第2/5頁)
[美]A·T馬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儀上。那時的英國海軍幾乎還沒有什麼力量,但是在他的嚴格控制下,迅速呈現現出一派生機和活力。位於世界各地的英國艦隊,在波羅的海、地中海、西印度群島以及針對北非伊斯蘭教各國,為其國家奪得權力,或為其國家遭受的損失要求賠償。英國在克倫威爾統治下開始征服牙買加,並用武力擴大其帝國,這種擴大已經延續到我們這個時代。與此同時,他也沒有忘記採取一些強有力的措施來發展英國平時的貿易和海運。克倫威爾制訂的著名的《航海條例》,宣佈所有至英國或至英國殖民地的進口商品,必須全部由英國的艦船,或由生產或製造這些產品的國家的艦船來承運。這個法令是專為對付歐洲運輸業較發達的荷蘭的,它引起了整個貿易世界的不滿。但是處於民族競爭和相互仇恨時期,這種法令顯然對英國是非常有利的,並且在君主制度下持續了很長時間,125年之後,納爾遜在發跡成為一名著名將領之前,就十分熱衷於英國的海運事業。在西印度群島,納爾遜透過執行《航海條例》反對美國商船。克倫威爾死後,查理二世繼承了他父親的王位,查理國王背離了英國人民,但是,他仍然忠實於使英國強大的政策,忠實於其政府依靠海洋的傳統政策。所以在他背叛英國人民與路易十四私通,想藉助於路易十四擺脫英國議會和英國人民的羈絆時,他在致路易十四的信中寫道:&ldo;對於英國和法國聯合現在存在兩個障礙。第一個是英國非常擔心法國現在正在為發展貿易積極創造條件,擔心法國將成為一個頗具影響的海上強國。這是我們非常疑慮的一個重要原因,只有我們英國的貿易和英國的海上力量才能佔有這種重要地位。因此法國在這一方面所採取的每一個步驟將會使兩國之間的猜疑長期存在。&rdo;在英法兩國國王準備進攻荷蘭之前的談判中,對於兩國聯合艦隊該由誰來統率的問題,引起了一場激烈的爭論。查理二世在這一點是是堅定不移的。他說:&ldo;控制海洋是英國的傳統慣例。&rdo;因此,他坦率地告訴法國駐英國大使,即使他同意由法國人統率,他的臣民也不會聽從他的。在計劃對北部聯合七省 [ 譯者註:北部聯合七省:1579年脫離西班牙獨立,後來成為荷蘭王國基礎的北海沿岸低地區諸省。 ] 進行分割時,查理二世在控制斯海爾德河和默茲河河口這些有利的位置上,為英國保留了它的海上利益。在查理統治下的英國海軍,一段時期內保持了由克倫威爾的鐵腕統治所留存下的精神和紀律,儘管後來海軍還是分享了標誌這個罪惡君王統治計程車氣全面衰退。1666年英國的蒙克由於戰略上的重大失誤,把他的艦隊的四分之一派至海上,在海上他發現自己要對付一支佔很大優勢的荷蘭艦隊。蒙克不顧力量相差懸殊,毫不猶豫地進行了攻擊,起初三天內,儘管他的艦隊遭受一些損失,但還是贏得了榮譽。蒙克的這次行動雖然不是一場戰爭,但是英國人民和政府,對他一心一意關注英國海軍的威望從而促使其採取這種行動的做法是一致贊同的。幾個世紀來經過一些失策之後,這種做法已經孕育著最後成功的奧妙。查理二世的繼承者詹姆斯二世,曾是一名海軍軍官並曾指揮過兩次較大的海戰。在威廉三世繼承王位時,英國和荷蘭政府都由他一個人掌管,直到1713年締結《烏得勒支和約》之前,英國和荷蘭為了反對路易十四一直保護這種聯盟,換句話說這種聯盟持續了四分之一個世紀。英國政府越來越穩定,並且有目的地努力擴大其海上控制權力,鼓勵發展海上力量。英國公開與法國為敵時,經常從海上進攻法國;作為荷蘭的朋友時,他狡猾地不斷削弱荷蘭的海上力量,很多人起碼都持這種看法。英國荷蘭簽訂的條約,規定荷英兩國海上力量之比應為三比五,換句話說,英國的海上力量將近是荷蘭的一倍。除此,還有另一條款規定荷蘭應保持一支102萬名陸軍,而英國只保持4萬名陸軍。這兩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