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豆園張澤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動靜性,無所謂有無性;
即,現實中,我們對於事物的固定參照運動關係,並不能夠直接照搬進“道體”中;
因為,在“道體”中是無所謂事物存在不存在,或運動或不運動的;
那麼,就是說,我們的這種“陰陽”關係依舊是“無”的狀態;
只要我們覺得“陰陽”是動的,那麼它們倆就是“相互在動”;
只要我們覺得“陰陽”是靜的,那麼它們倆就是“相互處靜”的一種形象;
因為“動靜和存在、不存在”以及各方面的事物運動情況,相互作用情況,大小情況等等,都是“有物境”才會去討論的東西;
那麼,就是說,當“陰陽”在“轉換·轉化”時,它們二者之間是“相互”的;
就是說,當我們覺得一件事物,在“有物·陽”時,那麼,同時伴隨著的,就是“有物·陰”;
即,當這件事物在“變成·陽”的過程中,其實也就是在“變成·陰”;
那麼,我們也可以看到,火焰和燃燒所生成的灰燼情況;
其需要搞清楚的是,火焰和灰燼是“燃燒這件事情”的兩面性;即,在燃燒中,當有物成為“能源火焰·陽”時,就有物成為“產物·陰”。
“能源·陽”是由“材料·陰”所生成的;而“產物·陰”,卻是由“火焰·陽”所作用出的。(當然,這裡我們應用了一定的之前我們所總結的規律資訊;但也只是順便提及一下;)
而回到“陰陽的這種有之無有的轉化”中,就是說,我們並不能夠完全,因為在“空無”中哪有“軌跡”可言;
但也可以說,其中遍佈了“有關陰陽規律性的軌跡”;
那麼,其中“陰陽的轉化”就是在描述“物反”的這樣一種情況;
而即使我們並不瞭解“空無”中的“物”是什麼,因為在“空無”中是無物的狀態;但其中,也依然是會有這種“無物而反”的情況存在;即“無有的陰”轉化為“無有的陽”;而“無有的陽”也轉化為“無有的陰”;
並且,其“無有陽的極”和“無有陰的極”我們也並不知道其中的“極點”在哪裡;因為雖然是物極必反,但是,在“空無中”,我們是不曾察覺到這種“極點”情況的;
要麼就是沒有,要麼“有”,那就是無處不在的;
因為,在“空無”中,是不需要有這樣的一種“極”存在的;或者說,“空無”就是萬事萬物“極”的情況;是叫“無極”;不然我們以為“無極”一詞的原由就是直接被提出來被我們聽到的嗎;
是因為,無論“陰陽”變不變化,都是需要依靠於“無”這種“極相”之中的;這才是“極”的含義,古人大多都是單音節詞;“無”是無,“極”是極;
因為,畢竟一切的事物,其中的“陰陽”情況都是在“空無”中交替變化的;且,其中無所謂“動靜和是否變化”,二者也“無可分割”;
即,“無有的陰陽”在空無中變化;
“有物的陰陽”也在空無中變化;
那麼,既然“陰陽”於“空無”中,是處於一種“不可分割、似有若無的交替狀態”,且其中“交替”的“路徑和軌跡”也不容易被我們所掌握;
因為在“空無”是看不到的;且在現實中,我們也會發現,萬事萬物的有物軌跡似乎也都是五花八門的情況;
但,總得來說;如果,我們想要學習其由老祖宗所流傳下來的這樣一種學問,那麼,就是得學會眾夫子們為天下式的“抱一”理念;
什麼是“抱一”;就是,掌握住“道”中不變且不異的那樣一種自然的基礎狀態;即,始終在這樣的一種“不異而易”的思維狀態中,去尋找那份最本質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