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豆園張澤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因為誰也不清楚這種狀態,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搏之不得;
因為這才是真正的自然狀態;是道氣長存的所在。
其所有我們能夠“握得到的都是變化”所在,在天成象,在地成形;
所有我們握不到的“無”就是這個世界的真經和能夠提升我們認知的所在;
因其,名天地之始的“無”便是提供給了這數不盡的變化場地、容納了所有有形無形有相無相有量無量變化的所在。
而討論到這裡,我們也便是要對“動靜”有了更明確和清晰的自然感覺。
即一方面我們認為世間上的一切事物都是運動的,另一方面,我們自己卻想靜止下來看看這個世界、這塊石頭最本質的榫卯組成樣子。
其多多少少都有點刻舟求劍的味道。
而最矛盾地也就在這裡,其世界是變化、變動的,那麼其榫卯的各種零件為什麼、又有什麼樣的依據可以在我們的頭腦中靜止下來;其無論如何,也都是要“動”起來,不能形成“靜止”的相;
因為一旦“靜止”下來,則就證明我們的頭腦預設了這些事物的“存在”性,而忽略了它最為核心的變化性;改為了“創造”性,會逐漸地預設為,“創造”才是存在的本質;
其這一尋找“第一因”的思路,對人的影響多麼深遠,大抵也都是有目共睹;
其創造一定是我們在瞭解了世界的真相後,贊天地之化育而流露出的感情和真切的情感,而不是單純的沉迷和諸多因素在其中的著相行為;
其人腦及自身的思維繫統更應該是要有一種適可而止,類似於防沉迷系統的理念在其中;最理想的哲學、科學等等思維,當然是要“見什麼破什麼”,不破不立,大破大立。
而一定是因為“長久而穩定的天地間變化”才使得事物形成了“靜止狀態下的固體”;即,其並不能夠“獨立存在”;一定是要依據於“變化”;是“變化讓事物能夠體現並且存在出來”;出現了那怕是量子級別的微觀狀態,也都是因為“變化”所體現出來的。
是“變化”讓光和熱產生了互動的行為;
散發出去的、讓別人感受到暖心行為的是熱,匯聚發生而來的行為是光;
即只要有“變化”,我們就可以看到“光和熱”等輻射的能量現象,甚至於“繩繩兮不可名”的結構現象。
因為是“變化”,所以我們就不能夠進行單一的現象和情況理解;因為“變化”不能夠被描述成單一的事物狀況。
而如果描述成了單一的事物狀況,就會變成:火焰,大山,樹木,花鳥,河流,光波,分子,膠水等等我們頭腦中概念性的靜態事物情況;
其“山”是存在嗎?
其“山”是處於一種“穩定的變化”情況中,所以我們就把山、石頭當做固定的事物去研究。
而其“靜態、境相、靜相”等等的出現,就便是逐漸攪亂我們頭腦思維關於“動靜”概念的開始;如此,也就是在不依靠“變化”的情況下,使事物產生“存在而對立”情況的開始。
因為我們已經省略了變化的過程,而就只用先後對立、和當下對立的這種“靜相”結果,去產生衝突和矛盾;因為我們已經逐漸地忘記如何“變化”,只是記得如何發現事物的源頭,以及如何創造更多結論性的事情;
而其中的斷層又該由誰來彌補,大抵也就是“我”吧,所以上帝之子才會犧牲自己,成全他人,弄得許多人一世傷心。
要懂得能夠看到世間的百態;看不到世間的百態,就只能夠活在有限的空間裡,活在別人想要為你打造,想要讓你看到的情況和環境之中;而看不到世間的百態,即使是要去作管理,也就只能管理到自己看得見的部分,如此以來,侷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