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部分 (第3/5頁)
南方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加爵一等,士卒賞銀百兩。”王鈺謝過,這才退了回去。
此時,班中轉出御史大夫李綱,上前奏道:“臣聞梁山泊上,立有一面杏黃大旗,上書‘替天行道’四個大字。這是宋江收買人心的舉措,人心既服,則不可加兵。況且,近日西夏党項人蠢蠢欲動,各處兵馬遮掩不及。若是朝廷派兵征討,深為不便。以臣愚意,那梁山宋江等輩,都是江湖上亡命之徒,犯了刑法,無路可退,才嘯聚山林。若是陛下降一道招安詔書,著光祿寺頒些御酒珍羞,再派一員德高望重的大臣,到梁山好言撫慰,招安來降,讓他等去阻擋外敵,豈不更好?請陛下聖裁。”
大宋開國以來,除太祖太宗兩位皇帝外,後續之君,都喜文厭武,將戰爭視為洪水猛獸。此時趙佶聽李綱這麼一講,正合心意,在班中環視一眼,尋找著合適的人選。若是差蔡京,童貫等人,無論官銜名望都合適,但他們身居要職,替自己打理朝政,怕是脫不得身。
高俅今日又告病在家,若是差王鈺,恐怕朝中又有非議,以為自己刻意提攜,厚此薄彼,再說他年紀太輕,資歷不夠,也不作考慮。
最後目光落在侍衛步軍衙門太尉楊晉身上,此人行事向來謹慎,或可擔此重任。
“楊晉,你去替朕走這一遭,如何?身上的傷,不礙事了吧?”趙佶問道,那楊晉身上的傷,是陪皇帝去嫖妓讓李逵給打得。所以,趙佶派遣他這個差事,是有意讓他立功。皇上開了金口,作臣子的哪有不從的道理。當下計議已定,趙佶本想宣佈王鈺與出雲郡主的婚事,但今天朝上議的是兵家之事,怕不吉利,還是以後再說。誰料,這一拖,他竟給拖忘了,等他想起來的時候,王鈺早就不在京城了。
議完梁山之事,百官再無本上奏,趙佶正待退朝,回後宮研習他的神仙方術。忽見天章閣直學士,京寧侯柴進堂出班。這個柴進堂,本來趙佶是相當欣賞的,才學,相貌都可無挑剔。若不是他的身份特殊,早就加以重用了。當年自己出巡,在滄州見到他,十分喜愛,是以帶回京來。哪知道,他兄長柴進卻落草為賊,實在是辱沒了柴榮的名聲。
“陛下,臣有事要奏。”柴進堂奏道。
“進堂有事,速速奏來。”趙佶面無表情,再算再怎麼喜愛他,可一想到他哥哥當了賊寇要造反,心裡實在是不舒坦。
“臣請陛下,將臣削爵為民。家兄入梁山造反,臣每日誠惶誠恐,寢食難安。”
見他辭官,趙佶倒有些不忍了,他多年前便隨自己來了京城。柴進造反,本不當牽連他。是以,皇帝好言寬慰道:“進堂不比他人,你對朕忠心耿耿,不必為此事掛懷。辭官一事,不準。”
柴進堂聞言,撲通一聲跪到地上,痛哭流涕道:“臣感陛下大恩,粉身碎身難以報答。請陛下恩准,臣與楊太尉同行,誓必招安梁山賊寇,將功贖罪。”
趙佶沉吟半晌,終於點頭道:“既如此,你便與楊晉同行,勿負朕望。”
散朝後,群臣三三兩兩步出朝堂,各自回各自的衙門當職。王鈺與童貫,蔡京,梁師成幾人走在一起。不要小看這“走在一起”,蔡京等人,都是朝中手握大權的重臣,能與他們走在一起,自然是被看作“同道中人”。王鈺給他們幾個起了一名字,叫“北宋權臣俱樂部”,這個俱樂部裡面的人,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天下大事,沒有他們辦不到的。
“咦,王大人,臉色不好,有心事?”蔡京見王鈺默然不語,悶悶不樂的樣子,出言問道。以前,王鈺得罪了他,可後來童樞密親自致歉,替王鈺說情。再加上王鈺漸漸崛起,日後必成大器,蔡京也有心拉攏他,便不再計較。
“有勞公相過問,下官沒事。對了,下官聽人說,公相書法,妙絕天下。下官喬遷新居,想求公相一副墨寶,作為鎮宅之用。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