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無終(下) (第1/3頁)
膽小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範寧所展示的對位法13,同樣是一組映象賦格,看似只有三個聲部,比上一首少了一個,但技法實際上更為複雜。
八度二重對位,使得轉位之後,聲部的位置呈現了還原的效果,ab兩個聲部在映象對映後,卻仍保持a上b下的聲部位置關係。
而且在“正向”部分中,主題的原型和倒影已經交替出現,而“倒影”部分中正好顛倒過來。
拗口一點說的話,“正向”部分的所有主題進入都是原型的,而“倒影”部分則全部都是倒影形式,從而呈現出了倒影中有倒影的效果!
這樣神乎其神的復調技法,根本是世間無人能夠評判的!
討論組的這些“考察團”成員中,有部分性情稍微正直一點的,已經有點想辭掉這份任命的念頭了。
有什麼意思?無非是在那些庸碌一點的藝術家面前,展示自己的優越感和生殺大權罷了。
真正站在藝術史浪潮前端的現代藝術,或許自己離理解都還差得遠!
在無數人的各懷心思中,範寧指尖下《賦格的藝術》的終曲,亦是整個佈道公演的終曲,終於來到了!
從對位法的編號來說,它是第14。
但考慮到之前還有4條卡農曲的存在,還有1部映象卡農、2部映象賦格的翻倍條數,實際上它的順序位置,比《二十聖嬰默想》的條數更多一點。
第22條。
範寧左手落鍵,奏響了凝重、深沉、純粹,近乎於中古早期時代格列高利聖詠般的第一主題。
它幾乎以全音符和二分音符構成,似以緩慢的語調訴說著偉大靈性的憧憬。
聽起來它應該是全新的素材,人們對此並不太熟悉,但這不妨礙它的偉大,因為它天然就具備一種啟示,讓靈性最為駑鈍之人都能察覺的啟示——這首賦格曲會是一切,是所有復調音樂的開端與終結!
就似神性最初的創世之歌,使萬物秩序井然,嘈雜混亂遁形無蹤!
這種悲憫的緩慢流淌氣氛,一直持續到第114小節,賦格的第一主題初步探討完畢,然後女中音聲部開始進入了另一條以八分音符流動的旋律。
第二主題出現了。
果然,這第22條終曲,仍然是一首“多重賦格”的形式!
第二主題相對於第一主題的凝重遲緩,多了更多熱忱與壯烈的流動情緒。
也是全新的素材。
只是,範寧並未像之前那樣,為聽眾展示副呈示部的結構,在手下四個聲部都呈示過第二主題,並於高聲部又進行了一次補充後,音樂進入了第二展開部。
第156-193小節,第一主題和第二主題,初次結合在了一起,形成二重對位!
凝重與熱忱、深沉與壯烈,它們做了三次結合,並以三個間插段作過渡。
如同界源之始的創世過程一般?音樂從空間到時間均由疏到密,逐漸生長,抵達頂點,期間高潮迭起,令聽眾無不潸然淚下,像極了教眾不斷呼喊著他們所信奉的新的聖名!
至此,其實這部終曲的結構,已然十分龐大而恢宏了!
但接下來,只是一個終止式的短暫安靜瞬間。
鏡頭似乎一瞬間拉遠拉出了,使人得見了某座高聳入雲、宏偉壯麗的古老大教堂全貌。
陽光穿透那些瑰麗的彩色玻璃窗,製造出了令人心醉神迷的瞬間!
“b(降xi)——a()——c(do)——h(還原xi)——”
範寧又奏出了一個嶄新的第三主題!
也就是巴赫“bach”的簽名主題!它從第193小節的男高聲部進入,並立即和女低的答題作密接和應的進行
信眾發現這仍是一個之前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