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見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孫家老四孫文謙,在縣城防司令部第一混成旅當連長的訊息,很快傳遍州川。苦膽灣的老者後生們走起路來,腳後跟都往上竄勁,有幾位青皮毛頭小子,甚至在打兒窩集市上向北山裡白臉娃娃的人挑釁滋事,被孫老者擋了回去。苦膽灣人似乎時來運轉了,繼州河大堰修成、水毀地河灘地順利到戶之後,金陵寺高等小學的修建工程也全面告竣。
學校的門樓撐起來了,院牆圍起來了。進了校門,雪白的照壁上寫著八字校訓:&ldo;活潑、勤敬、團結、確實&rdo;。照壁的背面,是楷書寫的本校宗旨:&ldo;中華民國之教育,根據三民主義,以充實人民生活、發展國民生計、扶植社會生存、延續民族生命為目的,務期民族獨立、民權普遍、民生發展,以促進世界大同。&rdo;
染房裡(15)
照壁後邊,是碌碡碾實的操場,沒有沙坑和鞦韆架。面對操場的四間大房,當中兩間是會議室,東開間是校長室,西開間是教導室。會議室的外牆上,正對操場寫著八個大字:&ldo;整爾儀容,惜爾年華&rdo;。一人高的花牆將四間房後的教學區一分為二,西為初小東為高小,後頭是學生宿舍和灶房,灶房裡大小鍋臺米缸面櫃一應俱全。教室四周圍著的是教職工宿舍,裡邊一桌一椅一床一火盆架,陳八卦說還要再配上一個點洋油的玻璃罩子捻燈。整個學校包進了金陵寺的一部分和五聖師廟的大部分,寺裡廟裡的老房子全作了修繕,裡外的牆面子全用草泥搪過,再用白土水刷了,屋頂的馬眼椽眼全用泥坯堵了,還一律吊上了蘆席頂棚……
下州川的歷史上第一次有了高等小學。原五聖師廟的村塾真正納入新學體制,整整晚了辛亥革命十三年。
校董會委任孫取仁為金陵寺高等小學校校長。孫校長召集裡甲二長和鄉賢老者們開會,商量聘任先生和招生事宜。有老者提議多聘用前清秀才、庠生,這些人閒散鄉間者多,且在薪水上好說話;另一些老者則主張多聘新學人士,那些民國縣立中學的、省城師範的、專校的、州城簡易師範的畢業生,年輕又有新知,辦學能出新氣象。商量的結果是初等小學聘任的先生以前清秀才為主,課本沿用舊制的有《三字經》、《百家姓》、《弟子規》、《千字文》、《論語》、《大學》、《中庸》,這些課是隻教不考。此外按北洋政府教育部&ldo;新學課程綱要&rdo;設國語、算術、自然、圖畫、手工、音樂、體育、社會共八科,升學與否以這八科成績說話。高等小學聘任先生以新學人士為主,課程設定也用省上頒布的民國統編新教材,計有:國文、算術、自然、歷史、地理、音樂、體育、衛生、公民、工用技術、形象藝術共十一科。初小的入學新生要在原規模上略作擴大,而高小隻招甲乙兩班六十名學生。學費初小生每人每學期一斗小麥,高小生每人每學期兩塊銀元五升蕃麥。
五族長老們一致的決定是暫不招收女生,理由是:年歲不好。
校董會還決定,臘月二十三之前聘妥先生,開年正月十六正式開學招生。
轉眼就到了臘月,取仁為聘先生走州城上洛南下潼關幾進幾出,都走的是裕源堂同人的線路,人託人,親串親,務必要聘到最好品行、最大學問的先生。
在東秦嶺的上下州川一帶,臘月的窮漢比馬快,幾乎每一天都是人比猴急。五豆、臘八、二十三,離年只有七八天。白楊店是二五八日的集,打兒窩是三六九日的集,沙河子是一四七日的集。窮漢家要見天上集,賣槽頭上餵了二年的豬,賣糶櫃裡有限的糧,賣半背籠窖裡的紅白蘿蔔,肉可以不割,鞭炮可以不響,給婆娘女子的花花布可以不扯,但總得買些香表敬祖宗,總得揭幾張紅紙貼春聯,總得稱幾斤青鹽灌二斤豆油買一把粉條捎幾對漆蠟外帶兩個燈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