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見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油坊裡(4)
在陳八卦入主五聖師廟之後,金陵寺住持範長庚便一門心思為擴弘法堂而奔走。他要在金陵寺增建觀音堂,甚至動議搬遷五聖師廟。
同治進士張之洞於光緒二十四年提出&ldo;新學&rdo;之說,主張各地利用寺廟房產開辦書院。光緒二十七年,清政府飭令各省、府、州、縣的書院,一律改設學堂。時年三十四歲的陳八卦正在五聖師廟當家,也順應潮流率廟眾及村人利用經堂齋舍辦起新學。苦膽灣五姓子弟始識歷史天文地理算術,始知在《三字經》、《千字文》之外還有音樂和體育。苦膽灣新學始用黑板教學,課時使用星期和鐘錶,為此他還受到知州尹昌齡的嘉獎。
五聖師廟的新學裡書聲琅琅,範長庚卻為金陵寺的觀音堂而上下奔走。他向香客抽過人頭銀,抽過地畝銀,賣過工賑,當過香田。一句話,攢銀子建觀音堂。但真正使他銀囊鼓飽的是州川裡種了鴉片,他從當地低價收購,又換上袈裟以僧人身份上西安省1住寧興寺掛單,暗中高價出手,進出城門對守城的兵丁低首合十,一句&ldo;阿彌陀佛&rdo;就免了查檢。當時州川煙土,盛期價五角一兩,販到西安就是二元一兩,做大宗生意的運到北京,就是五元一兩。清末的金陵寺雖無當年之盛,卻還在上州川、南秦川、韓峪川、北寬坪等保有大量地產,年收租少說也在五百擔往上。在五聖師廟的新學拮据經濟勉強之際,觀音堂終於在宣統年間落成。時有州川存世的最後一位前清舉人陳桂堂,應邀為金陵寺大山門書寫楹聯一副,雲:
長空天鏡佛陀自在大乘車
高臺白雲香露永存密宗盤
法堂新成,觀音開光,又有名流人物題聯助興,雖時局動盪,但不礙觀音堂的一時之盛。實際上,按範長庚的設想,搬遷了五聖師廟,在其基址築建觀音堂,擴弘金陵寺廟院,再恢復九宮十院格局。然而五聖師廟的新學甚得人心,於是其搬遷吞併的宏願未得實施。但他將觀音堂建在金陵寺所依的珠山之頂,這比五聖師廟高出許多。所謂珠山,是指州河流經此地,碰折而成肘彎處的一座石質圓山。也正是這珠山推擋著州河洪流逼其扭頭東南,才留下了苦膽灣這一灣沃土,養育了這一村社的五姓人家。從州川河床最闊處向東望去,但見珠山之下雪浪噴湧,山腰有古柏掩映,山頂翠藤垂蔓,觀音堂脊簷凌空,似成方圓一帶風景的點睛之筆。
這觀音堂盡佔一灣風光,把個原本散落無序的五聖師廟比之無色,這讓心氣強盛的陳八卦好生不快。這年正值珠山的八月廟會,四方香眾朝拜,當年販賣鴉片的金陵寺當家人範長庚,如今身披喇嘛紅的袈裟成了大法師釋悟真。釋悟真為了紅火過會,從西山請來大荊的&ldo;同慶班&rdo;在老戲樓大唱漢調二黃連臺本戲。而五聖師廟作為龍門福地也以其地利之便,在廟門口搭了臺子,請來南山的&ldo;大筒子&rdo;、北山&ldo;八岔子&rdo;大唱老花鼓的傳統段子。兩臺對壘,這就熱鬧了臺下觀眾,他們一時哄哄哄湧向這邊,一時哄哄哄湧向那邊,最後兩派香眾丟石頭撇瓦碴打將起來。裡甲聯會就派來巡管治安,要罰沒寺裡香錢抬走廟裡清油,且要捉佛道兩家當事人去縣上見官。怎奈當年的金陵寺當家人範長庚‐‐‐而今的大法師釋悟真,多年為籌建觀音堂往來州省,用煙土把各條渠道都滲透了,所以廟會打架,本不算什麼,又有幾個&ldo;臺階&rdo;給裡甲上捎了口信兒,所以這場對臺戲的糾紛就以五聖師廟折財丟面子了結。
也真應了&ldo;福無雙至、禍不單行&rdo;的古訓,五聖師廟搭戲臺的摞摞碌碡尚未拆除,知縣趙維藩就派下丁役要查油坊謀反之事。理由之一就是有人告發:油坊的四坡五脊歇山樓門掛雙鬥、滾龍亮脊、八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