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頁 (第1/2頁)
馬金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從對一些戰例的分析看,要使對方的情報偵察成為實施欺騙的中介和&ldo;助手&rdo;,起碼應做到三點。一是要根據敵人的偵察手段和能力,採取相應的示假隱真措施。如果敵人沒有雷達探測裝置,那麼,設定角反射器等反雷達偵察的措施就沒有意義。二是要巧妙地把假情報送給敵人,1943 年,蘇軍為了使與德軍對峙的近衛坦克第三集團軍等主力部隊與敵脫離接觸,轉移到新的作戰方向,由沃羅涅什方面軍編造了一個暫停進攻、就地轉入防禦的假命令,然後找回一具屍體,換上大尉軍服,把假命令放在這位&ldo;大尉&rdo;的公文包裡一塊扔到前沿陣地。接著,突擊兵團的前沿部隊在敵人發起小反擊時,佯敗撤到第二道戰壕,使德軍得以從該&ldo;大尉&rdo;身上搜出那份假命令。由於這份命令是敵軍自己搜到的,所以可信性較強。與此同時,蘇軍廣泛製造全線轉入固守的假象,以證實假命令的內容。結果,蘇軍夜間撤離以後,德軍毫無察覺,使用航空兵對蘇軍陣地連續轟炸了一個星期。三是要給敵人留出採取偵察行動的機會和傳遞、處理情報的時間。敵決策指揮員的職位越高,所需時間越多。這個過程結束以後,才能看出欺騙活動有沒有達到預期目的。敵人沒有看到、聽到的假情況,必要時應重複演示,直到這些假資訊作用於敵軍指揮決策人員的大腦。
八、對技術手段的依賴性
‐‐欺騙目的的實現離不開物質技術條件的支援。誰擁有更多更先進的欺騙手段,誰就能更有效地欺騙敵人。
物質手段的進步,決定著軍事對抗的時代方式。欺騙與反欺騙的矛盾,推動著偽裝與偵察技術水漲船高,竟相發展。當一種新的偵察技術出現以後,就迫使偽裝變換花樣,反之亦然。
在20 世紀以前的漫長歷史上,偽裝技術的發展相當緩慢。公元前555年,晉平公糾合二十路諸侯進攻齊國的時候,使用的疑兵之術是在山澤險要之處虛張旌旗;扎制草人,穿上衣甲,立於車上,將斷木、樹枝捆在車後,使人驅車來往於山谷之間,揚塵蔽天。三國時張飛在長板橋上智退曹兵所用
的疑兵之術也是以戰馬拖拽樹枝在樹林中往來賓士,揚起滿天塵土。到了近代,類似的方法仍在沿用。如,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隆美爾在非洲戰場上,為製造大軍開進的聲勢,曾把飛機發動機裝在汽車上,吹起飛沙塵上,模擬坦克部隊開進,欺騙英軍。在蘇德戰場上,蘇軍為&ldo;活躍&rdo;假集結地域,也運閘了揚塵的偽裝方法。一種方法沿用幾千年而無根本性變化,主要原因是偵察手段在幾千年內沒有發生質的飛躍,主要是靠肉眼觀察。望遠鏡的出現擴大了觀察距離,提高了解析度,但偵察所感知的仍然是可見光。二次大戰以後,軍事技術的發展速度加快,先進的科學技術大量運用於偵察領域,使偵察手段越來越多樣化、科學化。無線電技術偵察使用專門的無線電技術器材,透過偵聽、偵收和測向等方法,不僅可以瞭解敵人無線電拍發的內容,獲得較高價值的情報,還可以測定敵方電臺的位置和大體功率,從而判斷出敵軍指揮所的配置位置、部隊的部署和移動情況。雷達偵察能精確地測定目標的位置和性質,不僅獲取情報快,而且作用距離遠。近距離雷達可對5000米以內徒步運動的步兵和1 萬米以內運動的車輛等目標進行搜尋、發現和識別;中距離雷達可對1 萬8 千米以內的運動車輛進行搜尋、發現和識別。紅外偵察是利用目標與背景反射紅處線的差別發現目標。紅外偵察技術的運用,使普通綠色塗料失去了偽裝作用,使傳統的僅僅追求形似的假目標不再有偽裝作用。尤其是熱成相技術,對傳統的偽裝方法提出了嚴峻的挑戰。據報導,最先進的熱相儀,其熱解析度可達01c。能發現埋在地下一米多深的水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