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頁 (第1/2頁)
陳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然而,那已是1888年的往事。從1888年之後,清政府認為海軍建設已經一勞永逸,不懂得海軍是一個需要連續投入、不斷更新的軍種,反而緊縮開支,甚至在戶部尚書翁同 的主張下,嚴令禁止再添購新的艦、炮、軍火。正如李鴻章在報告中所說,除去不能出遠海作戰的魚雷艇、蚊子船、練習艦、運輸艦,以及艦齡過老,隨著歲月的剝蝕,已經從購買時的概念艦淪為落後老艦的&ldo;超勇&rdo;、&ldo;揚威&rdo;外,北洋海軍的主力的確僅僅只有8艘軍艦。至於其他
3支非經制的艦隊,除李鴻章的哥哥李瀚章總督的兩廣將廣東水師3艘主力軍艦借調給北洋外,南洋和船政水師或是軍力不濟,或是訓練不足,根本無從支援北洋海軍。囿於種種原因,在奏摺上李鴻章只說了軍艦的數量,沒有交待這些所謂的主力艦當時的技術狀況。鐵甲艦&ldo;定遠&rdo;、&ldo;鎮遠&rdo;和巡洋艦&ldo;濟遠&rdo;的艦齡都將近10年,巡洋艦&ldo;經遠&rdo;、&ldo;來遠&rdo;、&ldo;致遠&rdo;、&ldo;靖遠&rdo;的艦齡接近7年,艦隊中最新加入的福建船政造軍艦&ldo;平遠&rdo;艦齡也已5年。北洋海軍日常出巡任務極為繁重,每年都要執行從北到南、沿中國海岸線巡邏和宣示主權的行動,其巡防區域最北端到海參崴,中經朝鮮、日本各港口,最南端到達南海諸島以及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等地。長時間高強度的使用,對軍艦的鍋爐動力系統產生了極大的損耗,最直接的影響就是軍艦的航速變慢。北洋海軍提督丁汝昌曾向李鴻章多次申請大修、更換鍋爐,李鴻章也多次向清政府申請,但均沒有下文。
海軍:逝去的亞洲第一(3)
比軍艦老化更讓人憂心的是軍艦樣式的落伍。蒸汽化軍艦興起於19世紀40、50年代,進入
90年代,隨著艦船技術、海軍戰術的不斷更新,艦船設計處於萬類霜天競自由的蓬勃發展時期。這一階段的軍艦設計推陳出新,一日千里,往往一些建造時還被認為屬於箇中翹楚的軍艦,等到下水服役時就已被新的設計、技術所淘汰。可以說非常不幸的是,北洋海軍的軍艦幾乎都是這一時期的產物。它們在設計建造時,幾乎每一艘都是同時段世界上最先進的軍艦,然而只過了短短几年時間,就已被宣佈落伍.
19世紀90年代左右,艦船設計領域內名為&ldo;新學派&rdo;的勢力異軍突起,專門針對既往的軍艦,提出了依託於新式高射速火炮的全新理念,即不再一味追捧軍艦火炮口徑的大小,而採用大量的高射速的新式火炮,以密集的彈雨來擊潰對手。
1891年琵琶湖事件後,北洋海軍應邀訪問日本,提督丁汝昌在訪問過程中已感覺到日本海軍不同尋常的發展速度,歸國後就向李鴻章提出購買快船、快炮的呼籲。1894年,北洋海軍再度訪問日本,短短几年間日本海軍迅速擴張的勢頭,更令人吃驚,歸國後,北洋海軍右翼總兵劉步蟾也曾上書李鴻章要求添購新式裝備。就在這一年年初,李鴻章上奏清廷要求為北洋海軍更新裝備,所得到的回應則僅僅只是光緒皇帝&ldo;該衙門知道&rdo;幾個紅字批註。
李鴻章的北洋海軍僅有8艘主力軍艦的說法,已經讓清政府內的很多人吃驚,可如果讓他們知道了日本海軍此時的實力,恐怕就要毛骨悚然了。
日本的近代海軍幾乎和中國從同一道起跑線上出發,期間因為琉球事件、朝鮮壬午和甲申事件,始終呈現著一種你追我趕的軍備競賽的形勢。早期,兩國爭先恐後從國外購買軍艦,中國購買了&ldo;超勇&rdo;級,日本立刻購買同型的&ldo;筑紫&rdo;,旋即又購買從&ldo;超勇&rdo;級改良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