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頁 (第2/2頁)
陳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失聲了。日本政府期待已久的戰爭藉口,就這麼來到。 誤打誤撞(1)
1894年6月6日下午6時,天津塘沽碼頭人潮如湧,太原鎮總兵聶士成率領古北口練軍、武毅軍等部910人登上招商局的&ldo;圖南&rdo;號商船,踏上了援朝的征程。[21]同一天,遵照李鴻章的指示,中國駐日本公使汪鳳藻向日本政府通報,&ldo;派兵援助,乃我天朝保護屬邦舊例……一俟事竣,仍即撤回,不再留防。&rdo;[22]李鴻章根據袁世凱此前報告的&ldo;日本必不會多事&rdo;的判斷,認為完成了1885年《天津條約》的義務,知照日本後就不會旁生枝節。
但是,就在照會發出後不久,彷彿是這次派兵舉措過於倉促草率而連帶的後果,一連串不尋常的事情開始出現。6日早晨電告駐日公使汪鳳藻後,很快一封來自日本的電報到達天津,汪鳳藻報告日本派回國述職的駐朝公使大鳥圭介帶領20名警察前往朝鮮。至下午,汪鳳藻又致電,告知聽說日本將要向朝鮮派出軍隊。突然聽到這些訊息,李鴻章預感事態有變,但仍故作鎮定,回電汪鳳藻加以撫慰,&ldo;韓未請倭派兵,倭不應派。若以使館護商為詞,究有限&rdo;。[23]
實際上,6月1日鄭永邦從袁世凱口中得知清政府有意派兵後,日本政府就已經計劃將之作為挑起戰爭的藉口,而預先準備了。2日,日本內閣召開會議,討論決定如果中國出兵,日本就以保護使館為名首先派遣一個旅團的兵力進入朝鮮,同時命令海軍常備艦隊艦隻向朝鮮仁川、釜山等重要口岸集中。3日,朝鮮政府正式發出向中國求援的檔案。4日,杉村濬從朝鮮發回報告,&ldo;袁氏派其書記官通知我,昨夜朝鮮政府已就請求援兵一事發出公文……據我推測,援兵可能有一千五百名左右,即將由威海衛派來,對此,我政府是否也要立即出兵。&rdo;日本政府遂下定戰爭決心,為適應戰時指揮需要,於5日在廣島成立戰時大本營。6日,當中國公使遞送照會時,駐紮在廣島的日軍混成旅團已經在集結中。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