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頁 (第1/2頁)
陳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8月10日,為了保護己方向朝鮮運兵船隊的安全,始終摸不透北洋海軍行蹤的日本聯合艦隊,採用弱艦佯攻、優勢主力艦在後埋伏的方式進攻威海,意圖引誘北洋海軍決戰。此舉雖然最終因北洋海軍不在威海而告失敗,但日本海軍出現到了作為京畿門戶的渤海,立刻在清政府中央引起震動。
8月23日光緒帝直接干涉前敵的軍事佈署,嚴令:&ldo;……威海、大連灣、煙臺、旅順等處,為北洋要隘、大沽門戶,海軍各艦應在此數處往來梭巡,嚴行扼守,不得遠離,勿令一船闌入,倘有疏虞,定將丁汝昌從重治罪!&rdo;[13]本來根據李鴻章的謀略,多少還帶有出海巡殲弱勢敵艦希望的北洋海軍,就此被死死鎖在了渤海灣內。
中日開戰後,日本陸軍很快編成了由第三、五師團組成的作戰兵團第一軍,陸軍大將山縣有朋伯爵任軍司令官,預備海運投入朝鮮,從速掃除在朝的中國軍隊。開戰初期,日本聯合艦隊也和中國北洋海軍一樣,很多時候都在忙於護送陸軍運輸船隊。
隨著抵達朝鮮的軍隊日益增多,從9月1日開始,日本第一軍以野津道貫中將指揮的第五師團作為主力,朝北方中國軍隊主力所在的平壤城前進。偵獲這一緊急軍情,平壤守將葉志超擔心日軍會包抄平壤後路,威脅平壤中國軍隊的補給線,立即電報李鴻章請求增派援軍加強平壤後路防禦。
9月15日,原駐守大連灣炮臺的淮系銘軍抽調出4000精銳兵力,由總兵劉盛休率領登上招商局輪船,在北洋艦隊主力護衛下開往大東溝,準備登陸進扎平壤後路。
未曾料想,就在北洋海軍護送劉盛休銘軍船隊航行在茫茫大海上時,平壤大戰已經決出勝負。依照預定計劃,日軍第五師團和第三師團一部分四路進發的16000餘兵力在9月14日午夜如期抵達平壤城下,15日拂曉4時30分開始總攻。大同江對岸,馬玉昆毅軍和衛汝貴盛軍各一部共2200餘人抵禦前來進攻的日軍第九旅團3600餘人,英勇奮戰,不僅守住了陣地,而且發起反衝鋒,連奪日軍兩道戰壕。平壤西南,日軍第五師團主力5400餘人與守衛該處的衛汝貴部盛軍激戰,盛軍首先發起前僕後繼的衝鋒,遭遇重大傷亡後退回堅守陣地,戰至午後,該方向日軍毫無進展。平壤城北部玄武門外的牡丹臺是俯瞰全城的制高點,日軍在此投入第五師團朔寧支隊和第三師團一部共7800餘重兵,而防守該處險要位置的中國軍隊僅有左寶貴奉軍和江自康牙山軍殘部共2900餘人,惡戰至上午8時30分,牡丹臺高地失守,午後玄武門被攻破,奉軍統領左寶貴在惡戰中以身殉國。有鑑於平壤防禦已被突破一個缺口,而且守軍補給即將告罄,總統葉志超於是下令各軍於當晚放棄平壤後撤。
海陸危機(4)
1894年9月16日午後,當北洋艦隊護送劉盛休部銘軍抵達大東溝登陸時,遠方的平壤實際已經落入日軍手中。根據北洋艦隊出發時間駐華間諜的報告,並綜合進攻平壤過程中繳獲的一份清軍重要檔案,日軍得知中國陸軍將在大東溝一帶有大規模登陸行動。由於誤認為中國僅有少數軍艦護航,日本聯合艦隊只集結了12艘艦船,便急駛大東溝。
9月17日中午12時50分,日本軍艦在大東溝外海和正在警戒登陸場的北洋艦隊主力遭遇,爆發激戰,史稱&ldo;黃海大東溝海戰&rdo;。歷時5個小時的罕見鏖戰中,日本聯合艦隊憑藉火力和艦船機動效能優勢,佔取了絕對的上風,北洋艦隊廣大將士雖然浴血奮戰,毫無屈色,但終究無法抵消武器裝備效能上的巨大差距,最終己方付出戰沉4艘軍艦的慘重代價,而只獲得重創敵艦4艘的戰果。
戰火燒過鴨綠江(1)
平壤、大東溝海陸兩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