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1/3頁)
豐一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1949年與馬一浮合影於杭州蔣莊
桐廬縣政府為衛護馬先生,在他宅門外安置了衛兵。那船伕一見衛兵,心就慌了。人和行李全部進了馬先生家之後,他等候收取45元,這時,在荒郊低聲下氣的平伯忽然滿臉濺朱,一把抓住他的胸部,罵他半夜敲詐良民,要拉他到警察局去。船伕那短小的破棉襖被他使勁一拉,半件縮了上來,露出褲腰和肉體。大人們上前勸解,平伯才放手,轉身向馬先生申訴。船伕在進馬先生家時心裡本來就有點慌,這時連忙跪倒在地,賭咒發誓。最後平伯才答應不送他去警察局了,照舊付了他10元錢了事。我想,爸爸這時心中可能又在同情那船伕了。他又會說:我&ldo;不見諸惡,只見眾苦&rdo;。
關於這一段情節,在逃難打油詩裡我們只記得以下幾句:
平伯先討饒,好話幾千聲。(吟按:&l;聲&r;念&l;商&r;音。)……
船到桐廬後,尋著馬先生。(吟按:&l;生&r;念&l;商&r;音。)……
平伯怒氣沖,當廳倒扳帳。船老大哀哭,&tis;&tis;打圓場。
這天晚上,我們幾個孩子因為沒有墊被,半夜喊冷,驚動了爸爸。次日他就上街買來墊被。
曬太陽&ldo;偷&rdo;蘿蔔
16個難民住在馬一浮先生家,終非長久之計。
馬先生在桐廬時身邊有兩位門人,一位叫王星賢,另一位叫張立明。都是聖賢之輩。王星賢先生有一個學生叫童鑫森,早先曾透過某種關係向我爸爸要過一幅畫。這天恰好來馬先生家訪問他的老師,知道我們一家逃難來此,便熱情相助答應覓屋。那時馬先生已決定遷居離桐廬20華裡的陽山坂的湯莊。爸爸要追隨馬先生,也想在陽山坂附近找房子。恰好童鑫森有朋友叫盛梅亭的,在陽山坂附近的&ldo;河頭上&rdo;當小學校長,他叔父是鄉長,把三開間樓屋借給我們住,還不肯收房租,說是&ldo;我要感謝日本鬼。不是他們作亂,如何請得到你們來住。&rdo;後來我家從廣西逃往貴州時,爸爸靠一幅畫成行。友人稱他那次逃難為&ldo;藝術的逃難&rdo;。其實,從桐廬開始,就是&ldo;藝術的逃難&rdo;了。如童先生不是豐畫的仰慕者,爸爸又如何租得河頭上的房子!
11月28日,在馬先生家已打攪到第4天,我們一行16人,藉助了馬先生運書的船,沿桐江來到了逃難的第一個新巢‐‐‐&ldo;河頭上&rdo;。一路上,吸引爸爸視線的不是桐江兩岸的美景,而是船頭上的白布旗,旗上&ldo;桐廬縣政府封&rdo;六字,是馬先生親筆所寫。爸爸對馬先生隨意書寫的字很欣賞,曾經拿他寄來的信封上&ldo;豐子愷&rdo;三字製版印到自己的名片上。
&ldo;河頭上&rdo;盛鄉長的三樓三底房子竟是新造的,連樑上的紅紙兒都還沒褪色。樓下大概是客廳廚房之類,不能住人吧。所以我們只能在樓上幾間鋪上稻草,設定鋪位。這麼多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如何搭配,是有困難的。不知怎麼一來,我這個女孩卻被安排在平伯和章桂哥他們大男人的一間裡。我為此表示抗議,卻被爸爸罵了幾句,哭了一場。是啊,男女老少16人,叫爸爸如何安排得過來呢。
一兩天後,馬先生遷到了湯莊,王星賢先生及其家屬隨行。兩地相距不過半公里。爸爸從此常訪湯莊(至多隔一二天),聆聽馬先生的教誨。冬天風和日暖,他們便在竹林旁曬太陽(即&ldo;負暄&rdo;),馬先生學問淵博,見解高遠,引證古人的話,都能背誦原文。他過目成誦,一目十行,爸爸佩服得五體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