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唐德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三、袁世凱在朝搞個人專制,終身總統(一九一三─一五)
四、孫中山在野搞黨魁獨大,以黨冶國(一九一四七─)
五、日本提&l;二十一條要求&r;(一九一五一─五)
六、袁氏帝制始末與&l;護國運動&r;(一九一五──一九三二)
七、袁氏暴卒(一九一六六六)
在這第一面方框之內所列舉的前六條,是有其刀割不斷的因果關係,條條也都與袁氏的政治行為血肉相連的。但是他們的內容卻可簡可繁。治史、讀史,老師學生,乃至立監委國大代,紅黃藍白黑五色族群的職業人士,都可各盡所能、各取所需,隨心所欲。
對一個非洲來的大一新生,他如能記住,中華民國頭四年(一九一二─一六)是&l;袁氏當國&r;這一條,掌握了這一階層的知識;那麼他將來回到他的祖國衣索匹亞去,也可做個不大不小的&l;中國問題專家&r;了。
至於那些從事惡補的中學教師們,他們如能瞭解上述六條確切的涵義與連續性,那麼他們回到自己的課室裡,搞點&l;現炒現賣&r;,也就不難應付了。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那就看各人的學養與責任心了。
為著扎紮實實的史學訓練,一位長春藤盟校的研究生,也可以上述六條為起點來鑽研&l;袁氏當國&r;這段歷史的真實內涵。上述六條每一條都可擴充套件成五千言的&l;期終作業&r;(ter paper),五萬言的&l;碩士論文&r;(a thesis)或二十萬言的&l;博士論文&r;(doctoral dissertation),甚或是&l;博士後&r;的專題,那就龍潭沒底了。
簡言之,畫一個小方框,在框內羅列合乎史學發展邏輯的幾項簡短的編年命題,它便可解說一段自成單元的歷史事實,而解說的語言,只要能提綱挈領把主旨(plot)說清楚,則五個字(如&l;袁世凱當國&r;)不嫌其少,五十萬言不嫌其多。剪裁之道,則看自己的目的,和聽眾、讀者的需要,而各盡所能,各取所需了。
段祺瑞也可作四年歷史的重心
以袁世凱一人的政治行為作為四年中國政治的樞紐,在那&l;非袁不可&r;的年代,應該是順理成章的。其實在權力上接他班的所謂第一號&l;北洋軍閥&r;的頭頭段祺瑞,也照樣適用。讓我再畫個方框框,把段氏的政治行為與影響編年一下:
皖系段祺瑞當權時期(一九一六──一九二○)
一、黎段接班(黎為總統,段為國務總理)、參戰案起、府院爭權(一九一六六──一九一七六)二、清帝復闢失敗、段氏&l;再造共和&r;、廢除舊約法(一九一七七八)三、廣州成立軍政府、反段&l;護法&r;(一九一七九一)四、廣州桂系排孫(一九一八五)五、&l;五四運動&r;爆發(一九一九五)六、華南:粵桂戰爭、桂系戰敗、中山復出(一九二○七)七、華北:直皖戰爭、皖系戰敗、段祺瑞下野(一九二○七)
段祺瑞在北京當權雖只四年,然政情複雜影響深遠。第一段因力主&l;參戰&r;(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對德宣戰)而黎元洪、孫中山反參戰,結果鬧出&l;府院之爭&r;。地方軍閥擁段反黎,張勳入京調解,反搞出國會解散、約法廢除、宣統復闢的鬧劇。段氏回京驅走張勳,&l;再造共和&r;,並要另選國會,因而引起孫中山和南方軍閥的&l;護法運動&r;。這時德國為支援孫中山反參戰,乃私贈中山兩百萬馬克(孫實收百萬)為秘密活動費。中山驟得厚贈,遂能說動海軍與八十位國會議員隨他去廣州開&l;非常國會&r;;並成立&l;軍政府&r;,與北京中央政府分庭抗禮,搞出&l;一國兩府&r;的局面。一國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