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六十章 時代巨浪 (第1/4頁)
鑲黃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1988年3月10日,當大多數京城市民還在期待不久的將來能在家裡裝上一部電話的時候,《京城晚報》頭版,一條並不太起眼的訊息卻宣告了行動通訊時代正式開啟——《公眾行動電話網今起試執行》。
從此之後,行動電話這種東西,就在共和國的首都正式閃亮登場了。
而最有語言創造天賦的京城百姓,根據港片裡的情節,給它起了個牛氣十足的名字——“大哥大”。
很快,這個令人一聽就能記住的名字,就傳遍了京城的大街小巷。
不過實事求是的說,對於初期使用這種通訊工具的人,體驗感卻遠談不上多麼美好。
以當下科技水平而言,這玩意還真配不上這麼一個讓人豪氣萬丈的名字。
首先,這麼一臺“大哥大”別看只有一個打電話的功能,連簡訊功能都沒有。
可重量超過一公斤,攜帶十分的不便。
因此,又被人們戲稱為“板磚”。
其次,摩托羅拉牌的“大磚頭”很是費電。
別看個兒頭大,卻不耐用。
最多連續通話半個小時一塊電池就耗光了。
要是業務多的人,每天得隨身帶上好幾塊電池用於更換。
還有,由於此時整個京城只建了5個基站、73個通道,最多容納2000戶。
這就意味著同一時間內只能滿足73個人打電話,用得人多了,互相搶通道,就會出現“打不通”的情況。
而且由於是摹擬訊號,通話質量也不好。
通話時斷時續是普遍現象,人們常常得從樓裡面伸出脖子打電話。
當然,最關鍵的,還是價格太貴。
整個京城,此時只有位於鬧市口西側路北、長話大樓東南角的驚動移動復興門營業廳獨家經營這東西。
這家營業部剛剛推向市場的一部“大哥大”,市場售價兩萬元一臺。
這還不算入網費六千元,通話還要雙向收費。
每月還有通訊費和頻率使用費。
對比普通工人的工資一個月只有百八十的收入,可謂是天價了。
說句大實話,就衝這個價格,開業之前,就連這家營業部的人,都認為他們的業務開展起來會遇到困難,估計沒有多少人願意購買。
可結果又怎麼樣呢
即使產品存在這麼多的瑕疵,即使價格買這麼高,也仍然阻止不了人們嚮往黑科技的熱情,“大哥大”還是迅速受到市場的認同,受到了追捧。
開業當天,還沒到開門時間,營業部的門口就擠滿了人。
在木板房改造的營業廳裡,許多客戶都是拎著大包小包的現金過來交錢。
交完錢填一張申請單,“跑單子”的工作人員再拿著申請單送去通訊機房,過兩天才能開通。
僅僅是開業第一天,居然就售出了了五十餘部。
上百萬的營收啊!
這個開門紅的好成績,無疑帶給了京城移動公司莫大的信心。
不過話說回來,當天營業部所接待的客人裡,也有兩個人夠特別的。
幾乎給所有營業部的工作人員都留下了至深的印象,讓大家當做茶餘飯後的話題談論了好久。
之所以說兩個人特別,不但是因為他們是排在最前面的顧客,也是因為他們是當天出手最豪闊的顧客。
他們居然一開口就買了十二部行動電話。
由於“大哥大”採用“9”字頭電話號碼,這兩個人直接就包圓了到的號碼。
要問他們為什麼買這麼多
他們聲稱除了自己要用之外,其他十部都是他們幫別人代辦的。
這樣的手筆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