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hodreamer/若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當第一個原始人說出&ot;悲傷&ot;這個詞的時候,他不光是賦予了一種感知以名稱,他也是以標識的形式創造了一種感知。語言就是在這種個體感知的叢集化的影響下日益豐富,一點點形成複雜的結構,最終形成意識,形成靈魂。

我們每說一句話,甚至每說一個詞,頭腦中都不知不覺地復活了某個古人的感知,我們每表達一種思想,都是無數他人感知的集合。正由於語言是叢集行為的產物,靈魂也是叢集化存在的。

同樣的,&ot;我&ot;,這個自我意識的主體,也是幾百萬腦神經細胞叢集行為的產物(這點我將在下面的靈魂實驗原理部分詳談)。

三、個體的人死亡後靈魂以什麼形式存在

由於&ot;我&ot;,即自我意識的本質可以被看作是腦神經元以突觸方式連線所產生的叢集行為,又或者可以看成以語言方式存在的、具有自我認知的感受叢集。而死人在生前不斷地透過語言和他人交流,也就是說他們的感知依然存在於他人的頭腦中。那麼也就可以推斷,已經死去的人的意識同樣存在,只不過並不存在於一個大腦裡,而是分散在很多活人的大腦裡,但只要這些分散的大腦之間存在著資料交換(即透過語言進行的感知交流),就依然可以形成超越空間距離的叢集行為。

也就是說,這些肉體已經死去的人的感知叢集永遠存在,並以依附於許多活人的大腦、依附於語言的方式繼續存在。即肉體死去後意識繼續存在,而且是超越肉體空間束縛地存在,並將以叢集行為的方式繼續影響這個世界。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科幻靈異推薦閱讀 More+
嫁高門

嫁高門

蘇幕幕
陸璘為尚書府公子,形貌昳麗,玉樹瓊枝。本該有美滿姻緣,卻在及冠之年,被一名鄉下姑娘拿著信物找上門來。陸家祖父這才想起,曾為孫子訂下過婚約。 陸璘按祖父的吩咐,娶了那個鄉下姑娘。 他自然不喜歡她,..
科幻 連載 130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