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頁 (第2/3頁)
[美]斯塔夫理阿諾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五年計劃和大蕭條
第二十四章 走向戰爭(1929-1939年)
第二十五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全球性的影響
第二十六章 從大同盟到冷戰
第二十七章 諸帝國的終止(上)
第二十七章 諸帝國的終止(下)
第二十八章 兩極分化的結束
第二十九章 西方的衰落與成功
後記:我們的黃金時代嗎?
後記
□ 作者:斯塔夫理阿諾斯[美]
第一編 文明之前的人類
本書的第一編論述人類在文明之前的200萬年的歷史,其餘卷編論述不足60o0年的人類文明史。因此,本書顯然是以最短的篇幅來論述人類進化過程中最漫長的時期,筆者之所以偏重人類的文明史,是因為人類歷史的發展速度一直在不斷加快。地質年代以數十億年為計算單位,人類史前時代以數千年為計算單位,而自從文明到來之後,紀年單位不斷縮小,已是以數百年甚至數十年為計算單位。時至今日,每天都有重大的事件無休無止地蜂擁而來,無情地包圍著我們。變化之速確實已經引起了一個非常實際的問題:人類是否能迅速適應變化,以避免被淘汰甚至被滅絕的命運呢?
由於諸重大事件發展的不平衡性,本書的研究也有所側重。但是,這並不是說,我們就可以因此而低估史前時代所發生的一切的意義。在史前時代的千萬年中,有兩大發展為以後的全部歷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其一是靈長類逐漸轉變為人類,即人類的祖先轉變為真正的人類;其二是原始人從靠大自然恩施的食物採集者轉變為日益擺脫大自然束縛、掌握自己命運的食物生產者。這兩件劃時代的大事,即人類的形成和農業的產生,就是第一編前二章要討論的主題。
雖然早期的人類邁出了決定性的第一步,為以後的發展提供了先決的條件,但這畢竟只是最初的步伐。在轉變為能夠思維的動物的過程中,人類學會了使用語言、工具和火;在轉變為食物生產者的過程中,人類學會了種植、學會了使用鋤頭和鐮刀。這些技術的獲得使人類從周圍的動物中分離出來,但是,與後來的技術相比,這些技術還是最原始的。如果在現代的計算機或宇宙飛船的旁邊放上一把石斧或石鐮,就會顯出兩者間的霄壤之別。這種差別雖不言自明,然在這裡強調一下還是必要的。因為它說明瞭人類活動範圍的逐步擴充套件,這種擴充套件在本書各編的引言中也都特別提到了。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