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頁 (第2/2頁)
[美]斯塔夫理阿諾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人,是由於他們學會了說話、製作工具和使用火。這些本領使他們遠遠地勝過周圍的其他動物;不過就下述這一基本方面而言,他們與其他動物仍是十分相近的。他們仍象獵食其他動物的野獸那樣,靠捕捉小動物為生;仍象完全倚靠大自然施捨的無數生物那樣,靠採集食物謀生。由於他們依賴大自然,所以就沒大自然所支配。為了追獵動物、尋找野果地或漁獵場地,他們不得不經常過著流動的生活;由於一塊地方所能供給的食物有限,他們只好分成小群行動。據估計,即使在那些冬季氣候也很溫暖、物產豐饒的地區,每平方英里也只能養活一至兩名食物採集者;如果在氣候寒冷的地方,在熱帶叢林區或沙漠地帶,那麼每養活一名食物採集者則需有20至30平方英里的地盤。
一、農業的起源
正如前章所述,人類對大自然的依附性在人類社會的各個方面都留下了印記。但是,當人類作出劃時代的新發現‐‐不僅靠採集食物,而且透過栽培植物也可養活自己時,這一依附性大大減弱了。於是,一個嶄新的世界展現在人類面前,使人類的眼界大為開闊;從此,人類告別了舊石器時代,跨入新石器時代。
新石器時代的人有兩個方面與他們的前輩‐‐舊石器時代的人不同。新石器時代的人不再是用打製法,而是用磨製法製作石頭工具;他們的食物來源大半甚至全部是靠栽培植物和畜養動物,而不是靠狩獵或採集。這兩方面的變化,以後者更為重要得多。倒不是故意貶低新石器的重要性,新石器較舊石器要更鋒利、更經久耐用;新石器時代末期的重大發明如犁和輪子正是由於經過用磨過的石頭製成的各種切削器的加工,使用起來才極為便利。但是,把打製成的石斧磨得斧身平滑光亮、斧刃鋒利的技藝,與人類由食物採集者變為食物生產者這一轉變相比,不能不退居到一個無足輕重的位置。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