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頁 (第2/2頁)
[美]斯塔夫理阿諾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尼帝國,約公元前1500年時臻於極盛。胡裡安人接受了大量的美索不達米亞文化,並將其傳布到包括小亞細亞的西臺人在內的周圍請民族中去。即便是得到環境的很好保護的埃及,在這混亂的數世紀內也未能免遭傷害。從公元前1720年到1570年,埃及為外來的入侵者喜克索人所統治。喜克索人是由一些種族成分複雜,不過主要是閃米特人的遊牧部落組成。他們憑藉馬拉的戰車、笨重的劍和護身的盔甲,以尼羅河三角洲為根據地統治整個埃瓦不過,他們一直被視作來自&ot;亞洲的&ot;外國人而遭到仇視。
到公元前1500年,第一次入侵浪潮在中東平息下來。佔壓倒多數的土著民族展開了驅逐侵略者的鬥爭。埃及人採用喜克索人的作戰技術和武器,於公元前1570年將喜克索人逐出國境,建立了第十八王朝,從此埃及歷史進入新王國時期。經歷了這次外來統治之後,埃及人以拓疆擴土的方式來求得自身的安全。到公元前15世紀中期,他們控制了巴勒斯坦、敘利亞、腓尼基,其勢力範圍甚至還遠達幼發拉底河流域。他們允許當地統治者王位不變,但權力皆由埃及駐軍和高階指揮官執掌。同樣,亞述的土著領袖也成功地推翻了米坦尼帝國,進而征服喀西特人,建立了第一個亞述帝國,統治美索不達米亞流域。結果,在中東形成三大強國,北方的西臺帝國,南方的埃及帝國和東方的亞述帝國。
約公元前1200年前後,第二次蠻族人侵浪潮掀起,上述三大帝國間的均勢遭到破壞。雖然新入侵者的破壞性不及第一次的入侵者,但給中東留下的印記卻是永久性的。由於西臺帝國和埃及帝國長年徵戰不休,財窮力竭,不得不從敘利亞-巴勒斯坦走廊撤走。所以新入侵者得到了很大好處。有三個閃米特民族填入這一真空地帶。腓尼基人在地中海沿岸一帶安家落戶,並在那裡建立了重要的工商業中心。阿拉米人定居在敘利亞、巴勒斯坦和美索不達米亞北部,並象腓尼基人發展成為海上商道的主人那樣,他們以大馬士革為根據地,當上了陸上商道的主人。希伯來人定居在巴勒斯坦和敘利亞,由於他們的宗教,他們註定將在歷史上起重大作用。與此同時,東面的其他入侵者如印歐語系的梅德人和閃含語系的加勒底人正在向伊朗和美索不達米亞南部滲入。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