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頁 (第1/2頁)
月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孟孫氏大刺刺地受了他這一禮,正想擺出長者架子,再教訓教訓他,對面叔孫氏忽地橫了他一眼,叔孫氏一雙細長的鳳目,冷眼斜睨時凜然生威,孟孫氏一呆,忽地明白了過來。季孫意如若有深意地瞥了慶忌一眼,眼底悄然浮起一抹笑意。
叔孫氏扯開話題,毫不客氣地問道:「慶忌公子還有閒心研究我魯國城池嗎,如今闔閭登位,吳國已經易主,公子伐吳又大敗而歸,不知此番來到曲阜有何打算,可是要託庇於我魯國治下嗎?」
慶忌微微一笑,說道:「叔孫大人此言差矣,慶忌此來並非為了一己託庇求生,而是希望能夠得到魯國的幫助,再伐吳國,以雪前恥、報國讎。」
叔孫氏曬然道:「公子敗而不餒,志氣十分可敬。然而,闔閭領兵多年,戰功卓著,在他苦心經營之下,吳國軍中黨羽甚眾,登臨王位後更是大肆排斥異己安插親信,現如今他已牢牢把持了吳國的軍隊,慶忌公子如今尚有回天之力嗎?」
第044章 唇槍舌劍
慶忌雙眉一挑,昂然說道:「慶忌前於艾城舉兵,天下莫不響應,揮軍至吳,烽煙頓起,旌旗指處,鼠輩披靡,姬光叛軍聞風而遁不敢抵擋,若非中了姬光宵小之計,為刺客所傷,慶忌現在已然履登吳王之位,梟姬光之首而祭先王了。此番歸來,正要招兵買馬,再伐吳國,何談託庇二字?」
他說到興處,長身而起,便在這寬闊的大殿中走動起來,一時那鏗鏘有力的聲音滿殿皆聞:「慶忌失了吳國,失的只是城池疆土,人心未失;姬光得了吳國,得的只是疆土城池,治下之民未曾歸心,隨時都可能成為他的敵人,要說得失,還很難說我和他誰的得失更大。
君臣之道,乃天之正道,姬光篡君自立,便是逆天而行。失信棄禮,不守道義,這樣的人即便登上王位也是名不正而言不順,慶忌是順天意而行,姬光是逆天道而行,何來慶忌無力迴天的說法?我要討賊,上順天意,下合民心,叔孫大人以為邪可勝正嗎?」
叔孫氏張了張嘴,可那反駁的話卻一句也說不出來,慶忌口口聲聲什麼民心天意、王道仁義,好象他掌握了這些『超級武器』,就一定能打回吳國去似的,這些虛無縹緲的東西只好拿來哄人,哪裡真能起什麼作用。偏偏這些禮樂王道都是他所看重的,正是魯國引以為傲的國策,讓他如何反駁?
慶忌堵住了他的嘴,趁機侃侃而談道:「姬光逆賊,謀殺君上,以暴力服百姓,以兵戈迫黎民,此非王道之治,倒行逆施,天怒人怨,三位大人認為,這樣的人能夠長久嗎?慶忌身為先王之子,於國來說乃是儲君,於家來說乃是人子,慶忌領軍反抗姬光暴政,正是國恨家仇,乃堂堂正義之師,如何不能取勝?」
「說的好,說的好,公子言之有理,老夫深以為是。」季孫氏見叔孫、孟孫吃癟,心中不禁暗笑,連連點頭稱是,為他擂鼓助舞,叔孫氏卻是啞子吃黃蓮,有苦說不出。
孟孫不斷向叔孫示意,眼睛都快扭抽筋了,見他還是一言不發,只好親自上陣,扔開道義不談,問起了更具實質的東西:「公子固然是上承天意,但是依附於闔閭的力量也不可小覷,公子總不能只憑仁義教化讓他們棄甲投降吧?我聽說公子此來曲阜,身邊只剩下兩百護衛,以區區兩百兵卒取一城亦難如登天,如何再伐吳國?」
慶忌說道:「慶忌率精兵三萬伐吳,大江遇刺後暈迷不醒,所部又受姬光的舟師偷襲,這才導致大敗。但是因為當時正值夜晚,全軍棄船上岸撤退,是以主力得以保全,死傷者不足四分之一,如今約有兩萬士卒已返回艾城,加上留守艾城和運送輜重糧草的人馬,慶忌如今尚有近三萬良莠……」
叔孫和孟孫都吃了一驚,身子向前一傾,雙手按到桌上,齊聲問道:「甚麼,你……尚有三萬軍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