鍋耳與背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可斯坦星彷彿註定要在磨難中前行,命運的齒輪悄然轉動,一場驚心動魄的災難再度降臨。
地殼運動宛如沉睡巨獸的猛然甦醒,引發了一場驚天地泣鬼神的火山大爆發。剎那間,地動山搖,熾熱的岩漿如洶湧的火蛇,從大地深處噴湧而出,無情地吞噬著周圍的一切。滾滾濃煙裹挾著海量的溫室氣體,直衝雲霄,迅速瀰漫至整個星球的大氣層。
這些溫室氣體如同給星球裹上了一層厚厚的棉被,熱量被牢牢鎖住,氣溫急劇攀升,氣候變暖以一種近乎失控的態勢席捲全球。與此同時,海洋生態系統也未能倖免,水溫的升高加速了水中微生物的代謝,它們瘋狂消耗著氧氣,而海水的溶氧能力卻在高溫下不斷下降,最終導致海洋嚴重缺氧。
在這一系列災難的連鎖反應下,歐可斯坦星陷入了一場史無前例的物種大滅絕危機。高達 80的物種在這場浩劫中灰飛煙滅,曾經繁榮昌盛的生態系統瞬間支離破碎,大地一片荒蕪,海洋死寂沉沉。
但就在這絕望的黑暗之中,主龍類恐龍卻宛如被命運之神格外眷顧的寵兒,奇蹟般地在夾縫中生存了下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或許是它們體內獨特的基因適應性,又或許是長期與能量礦石相互作用所帶來的韌性,讓它們得以扛過這致命一擊,繼續肩負起進化的使命,在滿目瘡痍的星球上,向著未知的未來蹣跚前行,續寫著歐可斯坦星生命的傳奇史詩。
在歐可斯坦星躲過那場慘烈的大滅絕後,主龍類恐龍踏上了蓬勃發展之路,逐漸迎來屬於它們的巔峰時期。
約 25 億年前,隨著氣候漸趨穩定,生態慢慢恢復,恐龍家族開始呈現出驚人的多樣性。
植食性恐龍種類激增,板龍作為早期的代表,體長可達 6 至 8 米,憑藉著粗壯的四肢和長長的脖頸,能輕鬆夠到高處的樹葉。
它們整日在繁茂的蕨類森林中穿梭,用角質喙切割植物,為自身的成長提供能量,數量也迅速攀升,成為陸地景觀中的常見身影。
肉食性恐龍同樣不甘示弱,腔骨龍身形矯健,動作敏捷,它們的出現填補了食物鏈頂端的空白。
這種恐龍體長 2 至 3 米,有著尖銳的牙齒和鋒利的爪子,常潛伏於暗處,以小型動物和幼年恐龍為捕獵目標,其出色的爆發力讓獵物防不勝防。
時間推移到 2 億年前,歐可斯坦星進入侏羅紀時代,這是恐龍真正的黃金盛世。腕龍以其驚人的體型震撼登場,它是地球上出現過的最大的陸生動物之一,體長可達 26 米,光是脖子就佔了一半長度,當它站立起來,彷彿一座移動的高塔。
為了支撐龐大的身軀,它的四肢如同粗壯的石柱。每天,腕龍消耗大量的蕨類、樹葉,進食時的場景蔚為壯觀。
而在天空中,翼龍主宰著空域。始祖鳥作為早期的飛行恐龍,兼具爬行動物與鳥類的特徵,它的羽毛雖然還不夠完善,但足以助力它在空中滑翔,追捕昆蟲或躲避天敵。它的出現,為恐龍家族開闢了新的生態領域,讓生命的維度進一步拓展。
在水中,魚龍和蛇頸龍爭奇鬥豔。魚龍有著流線型的身體,類似海豚,四肢演化成鰭狀,在海洋裡快速遊動,追捕魚類。蛇頸龍則憑藉超長的脖子和靈活的頭部,潛伏在淺海,突然出擊,將靠近的獵物一口吞下。
到了 14 億年前,恐龍的進化達到了極致。霸王龍成為陸地王者,它體長可達 12 至 15 米,擁有粗壯的軀體、巨大的頭顱和足以碾碎骨頭的咬合力。
它的每一次咆哮,都令大地顫抖,所到之處,其他動物紛紛避讓。三角龍作為植食性恐龍的代表,用頭上三根尖銳的角和頸部的護盾抵禦霸王龍的進攻,兩者的爭鬥常常驚心動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