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造風扇(求鮮花) (第1/2頁)
聽風24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王五見過少爺!”
王五手提一個木箱子,裡面就是他打鐵所用的基本工具,來到李浩跟前,有些緊張。
當段綸告訴他來農場工作,每個月二兩銀子時,他想都沒想就答應了。
王五和身邊的人告辭時,說道:“我可不是為了二兩銀子去的,豐邑子大人可是一個奇人,咱們這段時間打造的馬掌,就是他想出來的,能為豐邑子做事,是我的福分!”
“不必客氣,老王,你日後就跟著老張和老李他們吃住在一起吧!”李浩高興地說道。
王五卻站在原地不懂,說道:“少爺,我有個要求。”
“哦,說吧?”
“少爺,我想不要銀子。我就孤身一個人,一人吃飽全家不餓,這些年在工部做事,也攢了不少銀兩,已經足夠多了,我來農場,只想跟著少爺學東西,只要少爺願意教給我一些本領,那銀兩我不能要!”王五說話時,眼睛熱切地盯著李浩。
他是一個匠人,一個真正有情懷的鐵匠。
李浩搖搖頭,態度堅決地說道:“工錢,一分都不能少,而且以後還會不斷增加,這是我最基本的原則,不會改變,而且只要你願意,農場內的所有事情,你都可以參與,甚至很多現在沒有的東西,我也可以教給你。”
“少爺……”
王五已經激動得不知道說什麼了。
段綸心中感慨:“誰說商人逐利心中沒有仁義的,像李浩這樣的商人,真是古今少有啊!”
可惜他搞錯了一件事,那就是李浩並非商人,而是一個農民。
然後李浩拿出圖紙,讓王五開始打造軸承,也就是後世俗稱的轉珠。
軸承是機械中用途最廣也是效率最廣的零部件,能有效減少摩擦,提高轉動效率。
軸承的結構很簡單,就是內外兩個鐵環,中間有鐵珠連結而成。
但是,在大唐打造彈珠是非常不現實的,於是李浩打算將彈珠換成一截一截的圓鐵棍,只需要在兩端將圓鐵棍固定住,雖然比不彈珠的效率高,但也十分實用了。
王五有多年的鍛造經驗,只看了幾眼,便知道怎麼做。
段綸則是在腦海中,將軸承的圖紙默默記了下來。
隨後,李浩帶著五個石匠,帶傢伙,來到養豬場,開始動手修水渠。
“之前咱們修的水渠,無非就是挖溝往裡面填石頭,工作量大,但很簡單,但這次不一樣,你們看那裡的瀑布,是咱們養豬場圍牆的十倍左右高,我打算將瀑布的水引到養豬場來,一是可以日常使用,二是為咱們的風扇做準備!”
李浩站在圍牆外,瀑布底下,雙手揮舞著,活脫脫一個正準備施工的包工頭。
五個石匠,都老老實實聽從李浩的指揮。
李浩這次沒有動用石匠們的本行,二是把他們當木匠用。
兩人去砍竹子,然後將柱子剖開一道口子,將竹節的地方去掉。
每根竹子約莫十五尺,然後每五根竹子被掏空的竹子綁在一起,這樣就相當於五根水管,引水的量便十分充足。
然後,李浩帶著其他三個三人就地取材,砍到了兩棵大樹,將大樹做成一根一根的柱子,每隔十二尺左右就有一根,高度從瀑布到養豬場,依次遞減。
這項工作可不簡單,足足兩天才完成。
第三天的時候,李老實的風扇部件製造好了,竹管也搭建完全就等通水,王五的軸承則是提前完成。
在段綸等人的注視下,李浩親自動手。
他先將風扇的葉片撞,然後把軸承釘去,裝在豬舍通風視窗外的地方。
一共兩架風扇,裝好之後,李浩用手轉了轉。
風扇發出吱嘎吱嘎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