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事而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走到後院的王念安,失望的拿起弓箭。道觀裡王念安自小就練習弓箭,不同於現在大眾電視上常見的射擊運動,兩者雖然都是打靶但使用的工具不一樣,難度級別也不一樣。道觀中有一位老師傅,抗日戰爭下山憑藉一手百步穿楊的穿梭在敵人之間,那個年代物資匱乏,彈藥緊缺,老師傅就自制弓箭,射殺敵人。王念安初到道觀的時候看見老師傅用弓箭射落一隻停落在樹上的飛鳥,雖然那時王念安年齡還小,但是已經看過好幾本爺爺珍藏的金庸小說,對於書本中那些武林高手、快意江湖很是嚮往,可以說是做夢都在練習九陰白骨爪。當時看到老師傅一箭射落飛鳥,拉著老師傅的袖子就賣萌撒嬌的想要學。老師傅看到面前這個白白淨淨的手指,瘦瘦小小的體格,只是來道觀避暑的王念安。加上早已聽說好友有多疼愛這個孫女,走哪都帶著,形影不離。下意識以為這是一個在家嬌生慣養,吃不了苦的小丫頭片子,又礙於自己和小丫頭爺爺有交情,不好明拒。“你要是這兩天能每天拉弓300次我就教你”老師傅順手就把自己手上的弓遞給了王念安,成人使用的弓和小孩子使用的磅數不同,老師傅遞給的王念安是自己使用,原本也沒指望王念安能每天拉弓300次,小孩子嘛,玩玩而已,拉幾次拉不動就會放棄。可是第二天老師傅早上吃完飯在後院消食的時候,就看到王念安在默默的練習,因為硬拉開不適合自己的弓箭,拉開后王念安手抖的厲害,初次練習一上午後王念安的手在放鬆的狀態下都會不直覺的抖動,導致中午在齋堂吃飯的時候,小手拿著筷子抖的跟帕金森一樣,手指也疼的厲害。老爺子看了直呼心疼,打算回城後找人專門教授王念安箭術,“爺爺,回去找人教還要給錢,在這不給錢,我就在這學”王念安聽到爺爺的想法之後趕快給爺爺把念頭按下。開什麼玩笑,王念安從小就主打能白嫖絕對不花錢。就差沒把“王扣扣”三個字印在腦門上了。
老師傅真沒想到王念安真能堅持兩天每天拉滿300次,當王念安找到老師傅交差的時候,用王念安的話“師傅,你的眼睛要是會發光,你就是燈泡了”王念安順理成章的當了老師傅的徒弟,老師傅也從剛開始的不想教到後面見人就說撿到一個寶貝徒弟,學的又快又好,還不怕吃苦。後期甚至會改良弓箭。老師傅把王念安視作傳人, 不僅教授弓箭,還把自己的劍術、鞭法等一身武藝傳授給王念安,王念安如同海綿一樣吸收,來者不拒。王念安也是後期才知道師傅原本姓陳,外人都稱呼“陳師”。家裡祖傳是開鏢局的,異國入侵,山河破碎,國弊人窮,前有狼後有虎,雙拳難抵一杆槍,陳師心灰意冷入了道觀了,後期下山參加了抗日戰爭,勝利之後又卸下一身戎裝回到了道觀。當年師傅師弟一行30人下山,只有他和小師弟回來了,小師弟接替了住持的位置,他就接著做了一閒散道人。用陳師自己的話說“自己此生,於私也曾夫妻和睦,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奈何趕上時局動盪,家破人亡。於公國家風雨飄搖之際,不說力挽狂瀾,但也獻出微薄之力,為國家為民族一戰。如今白髮蒼蒼,年入古稀,能將祖傳一身武藝傳與王念安也算是後繼有人,再無遺憾!”
這一學到如今就是8年,哪怕在寒冬酷暑,學習緊張的時候,王念安也是每天早起一小時在樓下鍛鍊。這傳授的武藝不僅強健身體,也鍛鍊了心性,王念安總是能透過爺爺、師傅、住持講述老一輩經歷過的那些崢嶸歲月,彷彿王念安也跨越時空跟著他們在一起並肩奮鬥,不同於書本上娓娓道來,更多是他們的身歷其境。聽到他們的經歷,學到他們的精神,見過他們的半生,練就了王念安不怕苦難,大是大非,堅韌不拔的性格。現在的王念安像菟絲子一樣吸取著周圍人為她傳送的養分,使她明事理、辨是非、知榮辱,前人用自己一切,哪怕是用生命為後人託舉,願後人不忘初心、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