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樂愛好者老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打鬥一觸即發!
見勢不對,趙高慌亂的對著坐在馬車內的秦始皇道,“陛下,這陽武縣城衛居然膽敢對陛下動手,此乃大不敬啊!還請陛下……”
秦始皇倒是毫不在意的擺擺手,從馬車內走了下來,眼角帶著幾分笑意,似乎對壯漢的表現頗為贊同,“我大秦以法治國,如今陽武縣能嚴查往來行人,此乃秦律要求,何錯之有?”
照身貼乃是大秦商君變法以來一直執行的律法,甚至商君本人也因此而死。
以往他們車隊經過一些城鎮,只要報出通武侯、武信侯等人的名號,別說照身貼了,甚至連宵禁都可以破例!
今天他能冒充武信侯,明天六國餘孽是不是也能冒充通武侯?
如此一來,秦律豈非形同虛設?
那照身貼還有什麼意義?
秦始皇走上前將“武信侯馮毋擇”的照身貼遞給壯漢,打聽道,“陽武一向檢查嚴格嗎?還是最近檢查如此嚴格?”
壯漢將“馮毋擇”的照身貼與秦始皇仔細對比一番,發現沒有什麼問題之後,又將照身貼還給秦始皇,態度明顯好了很多,“我們陽武一向嚴格執行秦律,絕無可能有半點徇私!別說區區武信侯,就是公子扶蘇來了,也得下車接受檢查。”
嘶!
壯漢此言一出,瞬間響起一片倒吸一口涼氣的聲音。
公子扶蘇來了都要接受檢查?
誰給他的膽子?
讓車隊眾人驚詫的是,這陽武縣城衛不只檢查了車隊裡每一個人的照身貼,甚至連馬車內和馬車底等一些可能藏人的地方都仔仔細細檢查了一遍,絕對不放過任何一個角落。
從未見過如此細緻的進城檢查。
仔細檢查過了所有角落,壯漢這才滿意的放行,“沒問題了,走吧,記得進城之後靠右走,馬和車不能上人行道,不然會有人前來收罰款。”
靠右走?
人和車分開?
秦始皇一行人疑惑的進入陽武縣,很快,他們就理解了壯漢的意思。
陽武縣城大道的中間鋪上了整整齊齊的青石板,路中間用一小排鵝卵石將道路一分為二,正好能讓方向不同的兩輛馬車透過,互不干擾。
道路兩旁則鋪滿了平整的碎石,熙熙攘攘的人群走在上面。
行人馬車一律靠右,絲毫沒有擁堵的情況,顯得井然有序。
路邊還豎著一塊畫著明顯箭頭的指引牌,上面標註了衙門、酒樓等地都在哪個方向,確保初次來陽武縣的人不會找不到地方。
再仔細看,不光是城內整潔亮麗,連城內行走的普通百姓都與別處的百姓截然不同。
就算是咸陽城內的百姓,也大多是麻木的表情,可這一路走來,秦始皇見到的幾乎每一個陽武縣百姓臉上都洋溢著笑容。
甚至,還有一種讓他看不懂的莫名其妙的……
自豪。
踩著腳下的石子路,秦始皇的腦海中浮現出一個大膽的想法,難不成這陽武縣的百姓,真的比他大秦其他各地的百姓生活水平要高出很多?
若真的如此,不管這陽武縣中是不是真的有高人,但必然有治世之奇才!
就在秦始皇在城裡探查陽武百姓生活水平的時候,蕭何也給江夏帶來了剛從城門口傳來的第一手訊息。
武信侯馮毋擇帶了文武十幾人進城了!
“武信侯馮毋擇?”江夏疑惑的問道。
這又是誰?
江夏仔細回憶了一下馮毋擇這個名字,可惜的是,在他貧瘠的歷史知識裡實在沒有關於馮毋擇的任何資訊。
雖然江夏不知道這武信侯馮毋擇到底是何人,可秦始皇這人他還是略知一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