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頁 (第1/2頁)
半埂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與此同時,京城中還有一件重大的事情,那就是今科會試,也在眾國士的關注中,落下帷幕,這一次的會試表面看來,與以往並無不同,李彥就算再激進,也不敢這麼快就跟天下的讀書人決裂,毀了他們人生的目標。事實上,科舉制度本身還是有很多可取之處的,李彥還打算繼續沿用下去。
而這一次會試其實有個小小的變化,大多數人並未給予足夠的重視,事實上參考的人數也極為有限,那就是特別設立了&ldo;明算&rdo;一科。
明代科舉只重進士一科,而在唐代的時候,科舉曾經包括明經、明法、明算等其它科目,李彥此舉,可謂是恢復唐時的舊例,而且明算科考中者,也並不能夠立即入朝為官,只能夠經過選拔,成為特殊的吏員。正因為這樣的設定,這次明算科在保守派人士的眼中,並沒有多大的影響,他們也不會想到,這一小小的舉動,卻暗含李永對於科舉和教育改革的莫大野心,等到幾十年以後回頭再看,才會發現歷史很多時候都是由一些不經意的小事給改變了。
會試高中,即成為進士,從而可以直接授官,一般出色者直接進入翰林院、科道等任職,這一次也跟往常差不多,而且入選翰林院的人數也比往年更多。因為內閣權重,需要處理的事務更多,通常是透過翰林院的編修、檢討等官員協助。
翰林院是出了的清貴衙門,通常內閣大學士必出翰林,當然,在李彥這裡,翰林院的角色其實已經發生了某種變化,他們得以協助內閣大學士處理具體的事務,主要是文書的運轉等職,類似於&ldo;秘書&rdo;這樣的角色,翰林院也就成為&ldo;秘書&rdo;性質的衙門。
以剛剛透過會試選中計程車入翰林院供職,成為內閣的&ldo;秘書&rdo;,倒還算比較合適,等他們在翰林院熟悉具體政務以後,再看情況外放為官,經過歷練以後,逐步成長,這也是很多官員的成長之路。
不過在很情況下,進入翰林院的進士往往獲得較快的升遷,有的沒有地方為官的經歷,就直接在中樞進入內閣,或者執掌部院等重要位置。而在這次提交給國士院審議的法規中,就有關於官員任職的規定,就明確了進士進入清貴衙門學習適應,然後外放積累基層行政經驗,再提拔到重要位置的流程,雖然是以任職為名提出,其實卻暗含限制的意思在裡面,也算留下的一處伏筆。
李彥所關注的宋應星這次果然還是有考中,李彥也不清楚是不是這次會試失利以後,宋應星就會開始撰寫《天工開物》,在會試結果出來以後,李彥並沒有想辦法接觸本科的狀元、榜眼,而是召見了宋應星,還有李之藻推薦的幾位考生,都是對實學比較感興趣,而在這次會試當中,這幾個人竟然全都落榜,倒是讓李之藻覺得臉面上過不去,反而是李彥讓他寬心,他看重的,根本不是做八股文的能力。
何況在會試結束以後,李彥想辦法閱了這幾位考生的考卷,論及作文的水平,他們也算很不錯了,畢竟都是透過鄉試考上舉人的,沒有一點水平,自然也不能考上舉人。
科舉文固然重要,而作文又不僅僅是遣詞造句,關鍵還在觀點以及對經義的闡述和理解,八股文通常反應為策論,立意觀點如何,對於成績的影響也很大。
即便是在這些方,宋應星等人也頗具水準,如果用李彥的標準來評定,那就是他們的國學水平也很高,然後更重要的是他們對新學也有興趣,並且有一定的瞭解。
能夠得到當今內閣次輔,九巨頭之一的李彥接見,對於剛剛知道落榜訊息的宋應星等人來說,可以說是非常的例外。不過他們幾個人的年紀都在三十左右,已經比較成熟,倒不會驚慌失措,雖然在剛剛見面的時候,還有些緊張,很快就在李彥的刻意調和之下,放鬆下來。
要說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