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寫一點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南陵溫等人前腳才踏入開封府,後腳便透過趙仲針送來打資料得知:
在繁華的京城汴梁,一場激烈的政治風暴正在醞釀。
王介甫和司馬君實,這對曾經的摯友,如今因為新法改革的若干細節問題,已經在朝廷上劍拔弩張。
他們公開彼此矛盾的一段對話,更是被史官完整的收錄:
王介甫,在某次朝會上,因為收到阿里骨投誠的訊息,分外高興,也是在太子趙仲針的示意下,聲音洪亮而激昂的說:
“諸位大人,雖邊關傳捷報,但如今國家積貧積弱,內憂外患,若不推行新法,何以圖強?”
底下有竊竊私議,明顯是以反對此事的人居多。但有實力與其扳手腕的幾位重臣都以沉默為主,應該是事先皇帝打過招呼。
見無人敢忤逆自己,王介甫進一步說:
“其實,你和我皆知大宋如今財政匱乏,百姓困苦,遼、夏戰事吃緊。唯有推行新法,方能增加賦稅,充盈國庫,為強兵甲之事提供充足的資金,保江山永固!”
御史大夫司馬君實則緊皺眉頭,不顧宰輔的眼色,向前一步,挑過邊事,拱手說道:
“王大人,祖宗之法傳承已久,歷經數代,自有其深意與考量。新法驟行尤其司農寺的改革,猶如疾風驟雨,恐擾民生,亂社稷之安穩。且變革之事,牽一髮而動全身,當徐徐圖之,不可操之過急。尤其是官員的提拔之事,絕不可不考察起私德!”
王介甫腦殼運轉極快,他立馬反駁道:“君實兄,你所言固然有理,然時不我待!若再因循守舊,墨守成規,國家危在旦夕。如今外有強敵虎視眈眈,內有民生凋敝,若不果斷施行新法,如何能扭轉這困頓之局?何況唯才是舉,何必拘泥於傳統!”
司馬君實已經派人去查詢呂惠卿親弟劣行,但暫時沒有明確證據,只得回應:
“介甫,我並非反對變革,只是新法推行之速,力度之大,令人擔憂。祖宗之法乃是前人智慧之結晶,雖有不足之處,卻也不可全盤否定。況且,新法未經充分論證與實踐,貿然推行,只怕會引發諸多不可預料之問題。”
王介甫言辭激烈:“君實兄,你過於保守!若總是畏首畏尾,如何能有突破?新法乃是經過深思熟慮,乃是為了國家的長遠發展。若不勇於嘗試,怎能知道不可行?”
司馬君實據理力爭:“介甫,變法之事關乎萬千百姓之生計,不可僅憑一腔熱血。需謹慎權衡利弊,充分考慮各種可能出現的情況。若因變法而導致民不聊生,那豈不是背離了初衷?”
兩人你來我往,互不相讓,朝堂之上氣氛緊張到了極點……
南陵溫也得知,在這風雲變幻的局勢中,眾人的態度也是各不相同。
呂惠卿,作為新法的堅定擁護者,的確私心極重。他利用自己的權力將親弟等人調到油水豐厚的職位,有以權謀私的跡象。
王介甫對呂惠卿的這種行徑有些反感,曾當面指責道:
“惠卿,你這般有以權謀私的跡象,新法推行,本是為了國家社稷,你最好不要藉此中飽私囊,會令人不齒的!”
呂惠卿假裝無辜,他回覆道:“亞父,莫要聽信他人讒言,我所做皆是為了新法能順利施行。如今地方官員大多不理解我們的初衷,我只能用人不避嫌!”
王介甫覺得有些道理,而且他暫時顧忌不到這些地方。
秦京和樞密副使鄧綰,這兩個投機派,察覺到皇帝和太子趙仲針內心對新法的支援。於是,他們在私下的小圈子裡對王介甫的意見表示支援,企圖藉此攀附權貴。
然而,由於害怕被言官盯上,在公開的朝堂辯論中,兩人就絕不明確發表自己的意見,總是藏頭露尾,試圖兩邊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