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頁 (第2/4頁)
七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口感,是什麼菜乾完全不能比擬的,這估計是今年最後一次吃新鮮的茄子,全家都吃得肚子滾圓,還直抱著湯不捨得撒手。
第一百四十二章 顆粒歸倉
七月廿八這天一大早,葉家兄弟三個就趕著車來了興源村,在許老三家拴好了牛,略坐坐就直接去了老屋,大家寒暄客氣了幾句,就也不再浪費時間,扛著工具下地去收高粱。
青壯勞力在田裡割高粱,許老二和許老三兩個傷員把割下來的高粱收攏起來,打成一捆一捆,扛到田埂上交給葉氏和許玲子。
葉氏和許玲子坐在田埂上,接過成捆的高粱,右手虎口抵住刻刀子的捲刃,對準穗杆兒向外斜推,將穗杆兒截斷,然後把秫頭一顛一倒地摞在左臂上,摞滿了就放在身旁的秫秸上,攢幾胯摞在一起,約莫三十來斤的秫頭捆成一捆,整齊地摞在身邊,等著運到曬場上去晾曬。
說起來簡單的活計,可真在地裡做一整天,可就不單單是累這麼簡單的了,但是這一天的成果也是喜人的,家裡的高粱差不多收了大半,許老爺子看著天色不早,招手道:&ldo;走走,回家吃飯去。&rdo;
葉家三兄弟住了一夜,又幫著割了一天的高粱,吃過晚飯就告辭了回去。
吃晚飯的時候,許老頭十分高興,比平時多喝了兩盅酒,連連誇讚道:&ldo;老三媳婦,你孃家三個兄弟,可都是幹活兒的一把好手,親家真是有福,這麼好的三個兒子。&rdo;
許老四故意打趣道:&ldo;爹,你可是有四個兒子在這兒呢,光盯著別人家兒子幹啥!&rdo;
&ldo;我看啥,看你啊?&rdo;許老頭故意瞪圓了眼睛說,&ldo;要是讓我看,四個兒子都頂不上人家一個。&rdo;
&ldo;咋就頂不上了!&rdo;許老太太先不樂意道,&ldo;看著人家兒子好,你就上人家過去算了。&rdo;
&ldo;娘,我爹這不是跟我們逗悶子呢麼。&rdo;許玲子連忙打圓場,給老太太成了一碗湯,&ldo;喝點兒湯,蘑菇湯鮮亮著呢!&rdo;
&ldo;你娘從來都是這樣,就會給人潑冷水。&rdo;許老頭哼了一聲,自己繼續就著菜喝小酒。
許老太太摔盤子摔碗地起身走了,弄得滿屋子的人也都沒了興致,都各自埋頭吃飯。
晚上各自回家睡了個好覺,第二天起來,大雙和英子被打發去曬場看著曬秫頭,許杏兒領著桃兒和小雙,在地裡翻找昨天沒收乾淨的高粱穗,其餘的大人都背著揹筐,上包穀地裡掰包穀去了。
村裡人口少或是地多的人家,也已經都開始收割高粱,到處都是熱火朝天地忙碌著,不時有人揚聲說個笑話、逗個悶子,引得周圍的人都哈哈大笑,倒是給繁重的勞動增添了不少樂趣。
包穀掰下來以後都堆在老屋的院子裡,許老太太領著媳婦和女兒在家扒包穀,外層的老皮拔掉不要,只留幾片內層的嫩葉,翻過來捋到尾後,編成玉米辮子,長長的一串串,掛在屋簷下通風晾曬,要等著幹得差不多了,才能放到包穀樓子裡。
曬場上的秫頭曬了五六天,許老頭過去翻看一下,隨便撿起一穗捏開看看,點頭道:&ldo;差不多,明天可以打場了。&rdo;
轉天早晨,許老大給牛套上石砘,牽著牛來回地在秫頭上碾壓,許老三跟在後頭,不時把剛壓過的地方翻過,然後再次碾壓過來,如此往復迴圈。
許老頭看兒子幹得還算像樣兒,自己就也不去攙和,背著手在曬穀場隨便溜達,看看別人家的收成如何,再跟自家比較一番,不管輸贏如何,都還心平氣和地繼續溜達。
一圈兒轉下來,許老頭笑著回來說:&ldo;我看了一圈,咱家今年收成算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