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頁 (第1/3頁)
[美]戴維·卡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舉一個例子就能說明問題;一九四零年德國進攻法國。
根據作戰計劃,一支強大的裝甲部隊從阿登森林向西南突擊,象一把向西北彎曲的鐮刀,從翼側向盟軍部隊發起強攻,把盟軍部隊夾在他們同海峽以及他們同其他德國部隊之間予以消滅。最大的危險是法軍預備隊的反攻。因此德軍在他們漫長而易受攻擊的翼側部署了對外的防禦部隊。問題在於他們的部署並沒有以情報為根據,他們並不知道法軍的預備隊是在南部。他們出於自己的意志作出部署。敵軍的預備隊現在在哪裡,將會在哪裡,這個情報當然是很重要的,但是它對德軍的計劃來說並不是必不可少的。制訂計劃忽略了情報。
從更大的範圍來說,希特勒在制訂戰爭的全面計劃時也是這樣。他喜歡將他的意志強加於其他國家。它們的命運就得掌握在他的手裡。因此他不需要情報。他全神貫注於他真正需要的東西,兵員、槍炮、坦克、飛機、燃料。他說: &ldo;有了坦克、飛機、防坦克炮和高射炮,我們就能打勝仗。&rdo;他把他的精力,錢財和人員全部投入軍備,而忽視情報。
不論是他,還是他的最高統帥部,從來沒有指示諜報局進行重大活動,也從來沒有向它提供能夠使它對歐洲各國進行重大間諜活動所需的人力和物力。諜報局本身似乎也沒有感覺到它必須努力蒐集情報。它懶懶散散地混日子。它在這兒放幾個間諜,在那兒放幾個間諜,卻不在波蘭、捷克斯洛伐克,比利時、瑞典、土耳其、法國本土的政府上層安插間諜,而這些國家的態度對德國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它在蒐集英國情報工作上是拖拖拉拉的,不得力的,完全不起作用。
在別的地區,它確實蒐集了少量情報‐‐法國的動員情況和部隊番號,蘇聯邊界沿線機場的位置,諾登轟炸瞄準器,挪威沿海的部分炮兵陣地,法國海軍的一種不太重要的密碼。
但它從來沒有獲得過一次大的成功。
相比之下,同盟國的情報工作雖然也有失敗的時候,但畢竟獲得過一些檔案,這些檔案對戰爭起到了間接的但卻是重要的影響。德國軍隊密碼中心的一個意志薄弱而又懶散的成員,被法國間諜機關策了反,當了法國間諜,出賣了德軍的作戰命令和德國主要密碼機(eniga密碼機)的部分密碼的真正碼底。有了這些碼底,波蘭的密碼破譯員造出了這架機器。當戰爭爆發時,同盟國能破澤eniga密碼機拍發的密碼,對於取得大不列顛戰役和大西洋戰役的勝利,對於透過欺騙來控制在英國的德國間諜,以及對於在一九四四年和一九四五年在歐洲贏得許多戰鬥的勝利發揮了巨大的積極作用。
最終使以上這一切成為可能的間諜活動成就,並不是僥倖取得的。法國密切注視著德國,特別是向她自己提供了有關德國重整軍備的準確情報:她擔心德國人進行侵略。同樣的恐懼從來沒有驅促德國人去調查他們的鄰國。因此他們也從來沒有取得同樣的成功。
德國情報機構的組織狀況也顯示了對情報的忽視。在大戰爆發以前和大戰期間,武裝部隊最高統帥部有好幾年沒有一個情報參謀機構。而英國的參謀長們在戰爭剛一開始時,就建立了一個聯合情報委員會。早在戰爭爆發以前,英國海軍部建立了作戰情報中心,它在戰爭期間善於推斷德國潛水艇的動向,因此使同盟國能夠擊沉德國的潛水艇,或者能為它們自己的護航艦隊確定安全的航線。德國海軍總司令部從來沒有建立過這樣的機構。
然而,在戰爭初期希特勒取得勝利的狂熱中,任何這類疏忽都沒有關係。波蘭、丹麥、挪威、法國、低地國家以及南斯拉夫相繼被德國打敗,全都證明希特勒的如下信念的合理性:決定勝負的是進攻和進攻部隊。武裝部隊當然需要情報機構告訴它們敵人在哪裡,但這些情報對勝利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