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驥扶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但造價極為昂貴。全大魏之中,只有魏若琳的紅巾軍輕騎兵配備了這種裝備。
騎兵身體最易被攻擊的位置,還有戰馬的脖頸以及四肢,全都是鎢甲防護。
另外在武器配備方面,魏若琳也有自己的算計,她的輕騎兵所用的鋼刀,是一種類似柳葉的弧形,這是多次對外作戰經驗下的改進。
周邊六國,輕騎兵大多以皮甲為主,這種設計,弧形的刀鋒,在騎兵交鋒的時候,根本不用和對方硬碰硬,只需手持柳葉刀鋒,由戰馬奔跑的慣性一路劃拉過去,就能讓很多敵方騎兵失去戰鬥力。
戰場之上,傷員比戰死更拖累大軍。
魏若琳有自信,第一個交鋒,就給若羌一個下馬威。
雙方距離越拉越近,紅巾軍輕騎兵的隊長是二境巔峰的武者,目力各方面都比身後的騎兵要強一些。
透過層層煙霧,他發現了不對勁。
那滾滾而來的煙塵中,出現了刺目的白色。
不是說,若羌輕騎,戴著黑色斗笠嗎?為何突然出現白色的東西?難道,黑色是為了遮掩什麼東西!
隊長心裡打鼓,但他沒有大喊大叫,騎兵隊伍,一旦衝鋒起來,命令的再次傳遞等於自亂陣腳。
如今情況下,不管對面如何,也只有先打了再說。
雙方距離拉近,若羌的前鋒隊伍已經衝出煙塵,明晃晃的鎧甲在大星的照耀下閃爍著紅巾軍輕騎兵的眼睛。
騎兵隊長心底一沉,但還是毫不猶豫,向前衝去。
見到隊長衝鋒向前,紅巾軍輕騎也毫不猶豫,揮刀勒馬,向前飛馳而去。
雙方甫一接觸,鮮血就四散而起。
若羌輕騎,斗笠一扔,居然是以鋼甲為主,戰馬身上雖然披的是皮甲,但柳葉刀劃過,很多時候居然連皮甲都無法徹底劃破,也不知這皮經過特殊煉製,還是某種特製材質。
紅巾軍這邊,雖然重要部位被鎢甲保護,但手臂腿部這些位置,卻做不到全部防護。
若羌輕騎兵所用的武器,是長柄帶鉤內翻刃的異形刀具,雙方碰面,紅巾軍輕騎見到若羌輕騎穿了鋼甲,無法再以既定戰術執行,只好改破馬匹。
但因為柳葉弧形刀身較短一些,很多時候連對方馬匹都碰不到一起。
那若羌輕騎就不同了,他們手握異形刀具,刀頭長鉤一拉,不管劃拉到哪裡,都能帶起一片血霧。
有時候甚至能鉤到紅巾軍騎兵的手腕腳踝,或者馬匹脆弱位置,再隨著戰馬的飛馳,斷肢殘骸頓時在戰場中飛起。
一時間鮮血紛飛,戰馬嘶鳴,整個戰場,成了一個巨大的絞肉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