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4 章 (第3/5頁)
今日不上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價,一直都是六十文一斤。
許是冬日剛過去,即使外頭風聲緊,糧價和鹽價都在漲,但棉花還是這個價。畢竟這玩意買一次就能用好些年,有些人家一床棉被能蓋到死,死了還會傳給下一代,屬於需要的時候能救命,不當季就塞木箱裡,價格一直漲不上來。
被褥的暖和程度取決棉花塞了多少,他們慶州府屬於南方,冬日裡很少下雪,頂多飄一會兒小雪花,如去年大雪封山是極其罕見的天氣,幾十年才有一次。雖然溫度比不得北方寒冷,但也溼冷,而且還沒有太多取暖的辦法,白日在被窩裡縮著,夜間弄個湯婆子塞腳底板,這種時候就全靠暖和的被褥來救命。
像他們家,一床冬褥大概會塞一到三斤的棉花,外加縫製的內膽,外面的被套子,算下來一床被褥能有個四斤多。
就這種被子,他們家只有兩床,一床在主屋,是爹孃和小妹蓋,一床在五個小子的屋裡,兄弟幾個擠在一起蓋。趙大山和兩個弟弟蓋的都是隻塞了一斤新棉、一斤舊棉相對較薄的冬被。而且在趙小寶沒出生的前些年,他們甚至連棉被都蓋不起,被子裡塞的是和村裡好些窮苦人家一樣的稻草和蘆花柳絮。
趙大山他們是漢子,不咋怕冷,朱氏她們基本冬日裡手腳耳朵都是凍瘡,夜裡冷得只能死死扒拉著自家漢子。
一個冬季過後,好些門戶緊閉貓冬的人家就這麼悄無聲息凍死了。
冬日苦寒,若是沒有保暖衣物,死亡只是一瞬間的事。
所以棉花和糧食一樣重要,冷起來,鍋裡的飯菜還沒舀出
() 來就涼了,吃到肚子裡也沒啥熱氣,身體根本扛不住。
六十文一斤的棉花,趙大山直接買了一百斤。
不趕緊趁著眼下沒漲價多買點,等到冬日,怕是也能和糧食和粗鹽一樣一日一個價。
掌櫃沒想到眼前這個看起來一點不顯眼的漢子張嘴就要一百斤棉花,不過他做慣了大生意,臉上也沒露出驚疑,點點頭道:“收您六兩銀子,一百斤棉花數量不少,還請客人稍待。”
趙大山點頭,他覺得自己腦子有點笨,做事兒東一出西一出,之前只想著糧食需要板車,棉花輕巧,一百斤能有多重?他一個人就能揹走,卻沒想過棉花輕巧歸輕巧,但它佔地方啊!
早知道就先不還板車了。
好在他買的棉花數量多,人家布莊開門做生意,自有竅門把蓬鬆的棉花壓實不佔地兒,趙大山屬實是白操心了。
等他們從布莊出來,一路還挺招人眼,趙大山和趙豐揹著用麻繩捆起來的裝棉花的袋子,趙五揹著裝滿粗鹽紅糖點心等貴价物的揹簍,最扎眼的趙一田則扛著半扇時不時還滴兩滴血的豬肉。
趙小寶挪著小短腿,哼哧哼哧小跑著跟在他們身旁。
不顧周圍人的打量,他們徑直出了鎮子,走過官道,繞去小路,朝著清河鎮所在的方向走去。
等周圍沒了外人,趙五和趙豐一前一後望風,趙小寶先把半扇豬收了起來,然後是棉花,最後才是揹簍裡的粗鹽和紅糖。她還偷偷藏了一塊飴糖在手心裡,趙大山看見了,假裝不知曉,把她抱起來放進空揹簍裡,揹著繼續趕路。
他們到潼江鎮差不多是巳時,趙小寶慢吞吞吃了一頓朝食,然後買搬運藏糧耽誤了不少工夫,之後又置辦了鹽糖等物什,出城差不多正好午時。
山路和大道離得不遠,一路上能看見有驢車和牛車朝著清河鎮方向駛去。驢車押運貨物,牛車則是載客,後頭的車板子上坐著三四個婦人,有倆懷裡還抱著小娃。
趙大山只去過一次清河鎮,還是老三要相看媳婦,他們特意去清河鎮趕集,那會兒還是青頭姑娘的孫氏跟著她娘去賣雞蛋,在媒人的帶領下,兩家人遠遠瞅了眼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