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頁 (第1/2頁)
曉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土生大勸過他:&ldo;生娃,不行哩,咱是莊戶人家,糧食總得留足。有好年景就有災年景,要是碰上個饑荒年,你那紙布當不了飯吃,餓肚子愁死人哩。&rdo;
土生當然不會聽他大的話,他不信他種幾十畝地的春糧還能餓著他一家人,就算是春旱,每畝只收回了種子,也有一兩千斤哩。何況他的雜貨鋪每天有現錢進,沒糧吃了可以買。他只管按自己意願行事,正值冬閒時節,他一趟一趟往膚郡城和榆林府跑,往自己的雜貨鋪進貨,也夾帶點山貨到膚郡城和榆林府。不過,他再也沒有販差點要了他命的那種乾貨,太危險了。
在榆林府他常常一住幾天,都是擠在李仲海的宿舍裡,聽他講些新鮮事。李仲海又介紹他認識了剛從北京大學畢業回來當老師的馬孝賢的長子馬圓。土生本對馬家人沒有好感,可見李仲海很尊重這個一派書生氣、穿長袍、戴眼鏡的老師,他也不能過於冷淡,隨著李仲海叫了先生。
他發現,這個先生確實有學問,那學問不是四書五經,而是以往他從沒有聽過的道理和新鮮事,什麼有一個國家叫蘇俄,那裡是工人農民當家做主;什麼北京的學生搞了&ldo;五&iddot;四&rdo;大遊行;什麼有一種主義叫共產,是一個叫馬克思的人發明的。前面的事他能明白,無非是工人農民秀才們造反唄,可後面的事他覺得是馬圓在為馬家吹噓哩,均田地、天下大同的說法古來就有,怎麼就變成了他們馬家人的一大發明。不過,他也沒爭辯,只是心裡面不以為然。
來年春末,天不旱,地不澇,莊稼長得挺旺,本該又是好年景,不想土生大的話不幸言中,不知從哪裡來的蝗蟲鋪天蓋地,黑鴉鴉地直撲陝北,把幾個縣的莊稼啃了個一乾二淨,夏糧絕收,巴望著這糧食度日的人們一下子陷入了饑荒中。
一個月後,當野菜樹皮也沒得吃時,餓死人的訊息不時傳來。在馬家溝,馬牙子的寡婦娘也死於飢餓之中。土生這才明白了什麼叫&ldo;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rdo;的古訓,但為時已晚。他把雜貨鋪的東西全部賣掉,所得之錢也不過換回了幾十斤糧食,就是每天喝稀飯也維持不了一個月。人們只盼望秋天能多少有點收成,哪知道蟲群未散,就地繁殖,秋糧未熟,蝗災又起,而且比夏天更為瘋狂,往窗子裡鑽,咬食奄奄一息的山羊,還有咬死嬰兒的傳聞。時年正值軍閥混戰,無人顧及賑濟災民,災況愈發嚴重。看著他大餓得皮包骨頭,連旱菸袋都拿不住了,同樣餓得面黃肌瘦的桂桂抱著土生說:&ldo;弟啊,活不下去哩!&rdo;
就是這句話,觸發了土生砸糧倉的強烈念頭。四十年後,還是桂桂的這句話,使他毅然開啟了糧庫。他始終不明白,為什麼一個柔弱的女人有這麼大的力量,使他這個娘不怕、大不怕、天不怕、地不怕、官不怕、鬼不怕的六尺大漢能夠俯首聽命?僅僅是因為他從她的聲音中感受到了親娘似的呼喚嗎?
他曾去過馬孝賢家,讓馬家大戶借糧給村民們。馬孝賢沒有借,但接到兒子馬圓的信後,馬孝賢開了粥棚,每天煮一百斤小米粥,讓村民勉強餬口,不致倒斃。他跟土生說:&ldo;都是父老鄉親,我家糧食也有限,養活不了全村人,借誰不借誰呢?況且我身為一鄉之長,還要供養鄉勇,以防災民哄搶鬧事,這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借不得哩。&rdo;
土生雖心中有氣,但馬家糧倉他心中有數,確實有些杯水車薪,難以解救眾多災民,於是,他自然而然地想到了金城鎮的政府糧庫。
那是一座經常囤集著上百萬斤糧食的糧庫,金城鎮四鄉三十八村的莊戶人家每年交納的人頭稅、田畝稅都是以米代款,解付於此,過磅入庫。這些糧食除了一部分上交縣裡之外,剩下的就地儲存,鎮衙的官吏及護鎮兵勇的開支都從這些糧中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