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簾有縫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院士看向蘇浩的身後,他問道:“這些朋友是?”
蘇浩介紹說:“他們分別是我的母親、導師和朋友,都是和我一起來參加宴會的。”
艾瑞斯院士笑著說道:“既然有這麼多客人,那咱就出發吧,今天是頒獎的日子。”
七八輛車,從機場出發,很快就來到頒獎現場。
這裡是瑞典,位於北歐,斯德哥爾摩已進入冬季漫長的夜晚。
然而,這並沒有驅散人們的熱情。
斯德哥爾摩音樂廳是頒獎地點,在門口擠滿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記者,他們手持攝像機或話筒,正安靜地等待著一個時機,等待著一個身影。
穿著羽絨服的記者握著話筒,用力地擠到最前面,站在同伴的攝像機前,用自己情緒高昂的聲音,向遠在數千公里之外的觀眾們,傳達著現場的盛況。
他們已經播報採訪過前面五位,這是最後一位到達現場的,來自華國,是研究出可控核聚變的科學家。
這位記者正在報道:“這裡是斯德哥爾摩音樂廳的頒獎現場,我們迎來的是,將要出席諾貝爾獎頒獎儀式的獲獎者,蘇浩......”
聚集在門口的人實在是太多,大家的情緒都是激動的,也是興奮的,除了各國的媒體記者之外,還有斯德哥爾摩當地的市民和華國的同胞們,以及本不該出現在這裡的人。
已經來不及解說。
隨著蘇浩下車的那一刻,門口的人群騷動起來,鏡頭迅速移動,鎖住那個年輕的身影。
在母親與徐鵬及師母的陪同下,洛書瑤她們跟在後面,劉虎站在蘇浩的身側,沐浴在鏡頭下的蘇浩走進音樂廳,毫無疑問,所有人都可以看到那個最獨特的身影。
不但因為年輕。
還有更多的是自信。
或許是察覺到了的鏡頭的拍攝,蘇浩看向這邊,向鏡頭以及鏡頭背後的觀眾們微笑著點頭示意。
捕捉到蘇浩的目光,這位記者非常激動,聲音甚至因為激動帶上幾絲輕微的顫抖。
他快速地說道:“正在從我面前經過的是本屆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蘇浩,家人和朋友正陪伴在他的身邊,與他共同分享這榮耀的時刻。”
隨著蘇浩和人群的移動,他並沒有停留:“毫無疑問,年僅28歲的他,是位非常年輕的諾貝爾獎得主!”
他跟著人群繼續說道:“這是華國的又一枚諾貝爾獎!”
他為了可以從嘈雜的環境中脫穎而出,說到最後,他的聲音都是聲嘶力竭的。
但並不會有人怪他。
這是個振奮人心的時刻,很多人和他一樣的激動。
如果可以的話,他非常渴望能夠將話筒湊到蘇浩面前,採訪這位年輕的諾獎得主,然而遺憾的是,蘇浩已經到達頒獎音樂廳會場。
和往年一樣。
諾貝爾獎頒獎儀式正式拉開了帷幕。
參加頒獎典禮的有諾貝爾家族成員、王室成員、政界領袖以及文化界與學術界各界人士,有超過一千多人。
在這個國際大舞臺上,首先出場致辭的是諾貝爾基金會主席是瑟德貝里。
在開幕會的致詞中,他稱讚獲獎者們是榜樣,是權威,是文明的燈塔,希望他們在未來會有更多的科學發現,創造出更優秀的作品......
蘇浩靜靜的等待著。
他看著這個會場,更多的是希望以後華國也有屬於自己的,可以讓人類都能榮耀的,專屬華國的豐碑時刻。
他甚至希望自己以後也可以創立獎項。
最後給自己頒獎的,就是去迎接自己的艾瑞斯院士,難怪他會到機場專門迎接自己,當時他就感覺奇怪,畢竟華國獲取諾獎的並不多。
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