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頁 (第1/2頁)
[美]丹尼爾·J·布林斯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但是從長遠觀點看,每年一個型號的做法在美國經濟中雖成為一種普遍現象,卻實際上成了新奇事物的敵人。它比任何別的習尚都更加促使美國人懷疑新東西的新穎性。到二十世紀後期,新型號的所謂新穎之處已經只表現在諸如隱蔽的車頭燈和高速擋風玻璃雨刮之類微不足道的細節上了。要想每年都設計出一系列完全不同的汽車是熟悉式樣的設計師和具有想像力的工程師難以辦到的。
他們絞盡腦汁,卻打亂了消費階梯的等級,因為他們搞出的某些雪佛蘭車看起來比某些卡迪拉克車更有氣派。經濟的豪華型與豪華的經濟型開始混淆起來。那些並不每年明顯地改變產品式樣的少數製造商(多數是象大眾牌和梅塞德斯一賓士牌汽車這樣的外國汽車製造商),反而發現這種拒絕改變的做法已成為一種很有銷售魅力的難能可貴的&ldo;特徵&rdo;,其本身就很新穎。到一九六○年,為追求新奇而拼命進行的競爭使美國某些製造商甚至每半年便推出一個新型號;儘管由於生產機制十分龐大,改變任何細節部已變得越來越緩慢,越來越複雜,越來越昂貴。現在一種新的型號需要兩年時間來規劃和更改機器。隨著人們的趣味越來越多變,買主們越來越追求新奇,越來越渴望與眾不同,要生產一輛能夠真正滿足買主一時奇想的汽車也就比以前任何時候都更為困難了。每個大製造商開始至少提前五年制訂自己的設計目標,以便有步驟地達到這一目標。從這個角度說,&ldo;新穎&rdo;反而成了小心、謹慎、千思萬慮才計算出來的商品。
每年一個產品型號的做法成為美國的一種習尚後,其最深刻的影響表現在美國人對所有新奇物品的態度方面。未來的買主往往對設計、推銷和檢驗的情況更感興趣,因此這方面的宣傳往往多於對產品用途的宣傳。當新穎性不再是自發形成的事物時,未來就變得越來越與現在融於一體。下一年的型號不過是某些人有計劃的推銷策略的下一個階段。如此一來,任何東西也不如新奇產品這樣容易預測了。
福特雖然害怕新奇,但他實際上比他自己意識到的更為明智。他在一九二六年曾抱怨說:&ldo;變化不一定總是意味著進步……到處都把對新奇事物的狂熱追求與進步精神混為一談。&rdo;但是即使福特也沒有想像到,對新奇事物的狂熱追求會使新奇事物本身變得令人生厭。一成不變的t型汽車的成功促成了對每年一個型號的需求。現在每年一個型號又被成功所毀滅。以後又會出現什麼呢?
第十章 使命與趨勢
&ldo;命運並不是機遇問題,而是選擇問題;命運不能靠等待得來,而要靠努力去實現。&rdo; ‐‐威廉&iddot;詹寧斯&iddot;布賴恩
&ldo;整個生活都是一種試驗。即使不是每天,也是每年,我們都不得不把我們的解救寄託於某些以不完善的知識為基礎的預言上。&rdo; ‐‐小奧利弗&iddot;溫德爾&iddot;霍姆斯
美國對自己的前途以及對它與世界關係的看法,從來未曾擺脫過殖民初期的烙印。當時,清教徒&ldo;到蠻荒之地去&rdo;,並非由於受到英國君主或倫敦商人的派遣,他們是遵奉上帝的使命而去的。不論美國人後來怎樣描繪他們歷史的方向,不論是稱之為&ldo;天意&rdo;還是&ldo;命運&rdo;,他們都始終保持著一種使命感。林肯曾告誡人們說:&ldo;我們如不能以崇高的氣度拯救世界,就會卑鄙地失去世界,這是世界最後的希望。&rdo;
這種使命(源於拉丁字&ldo;派遣&rdo;),不論是來自天意或命運,還是受命於這個希望之邦本身,任何一個美國人都是有權拒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