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第1/2頁)
[美]丹尼爾·J·布林斯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八 把犯罪勾當轉為服務行業
沃爾特&iddot;李普曼在一九三一年評論道:&ldo;美國人想做的事情大多,而這些事情又是他們想要制止的,由此便導致了高犯罪率。&rdo;這段話對南北戰爭之後美國任何一個時代都可能適用,但他卻是針對赫伯特&iddot;胡佛總統的全國法紀委員會的報告而言的。該委員會受命調查整個聯邦系統的執法情況,特別是調查憲法第十八條修正案的執行情況,該修正案禁止釀造、出售和運送作為飲料的致醉酒類。以前任司法部長喬治&iddot;威克沙姆為首的這個委員會,經過十幾個月的努力,花費了聯邦五十萬美元,於一九三一年一月十九日提出了它的報告。而該委員會關于禁酒法的結論,更引起了公眾極大興趣。無論威克沙姆報告如何推動了改善治安和懲治程式,它都算得上是全國混亂狀態一幅惟妙惟肖的自畫像。該委員會(以十票對一票)反對廢除憲法第十八條修正案。但它又指出,公眾的敵視態度和私酒貿易的高額利潤使得禁酒法難以實行。該委員會的成員紛紛發表了各自的報告,俾使自己心安理得,而每份報告都各有一套含糊其詞的說法。舊金山《紀事報》稱之為&ldo;公眾意識的絕妙畫像&rdo;。胡佛總統說他同意這個委員會的意見;這促使海伍德&iddot;布龍指出,總統&ldo;顯然有意在反酒吧同盟和共和黨兩者間調和折衷,但卻保留了兩者最糟糕的特點。&rdo;
富蘭克林&iddot;亞當斯在紐約《世界報》上發表的一首詩對此作了最好的總結,這首詩題為&ldo;威克沙姆報告&rdo;:
禁酒法可謂一場空忙。
我們喜歡它。
想禁卻又禁不出名堂。
我們喜歡它。
你看那貪贓的飽了私囊,
你看那犯禁的漏了法網,
這場禁酒真箇沒戲唱,
留下些醜陋伎倆,邪惡勾當。
又怎樣,我們總得擁護它。
不過,這倒也並非第一次。美國人總會想出辦法,既可從制止邪惡中得到滿足,又可藉機撈取實惠。
美國人對賭博的熱衷勁頭,只有他們熱衷看到賭博被明令禁止的那股勁頭堪與比擬。他們都欣賞埃爾伯特&iddot;哈伯德的俏皮格言:&ldo;賭賽馬贏錢的人總是那些在賭馬時手中握著一把掃帚和一柄鏟子的人。&rdo;不過在美國人的整個生活中,都帶有幾分賭博的性質,使人們很難區分哪是計算周到的精明人,哪是心存僥倖的投機家。而後者的走運,全在於他們敢於冒險一試‐‐賭尚未探明的荒地的肥力,賭一知半解的新礦物的銷路,賭尚未建成的鐵路和人丁不旺的城市的發展前景。
闊綽的賭業商在這裡一如在歐洲一樣知名。例如,派頭十足的&ldo;小夥子&rdo;坎菲爾德興建了一家賭場,飾以藝術品,其水平僅次於紐約的德爾莫尼柯大餐廳;在他的資助下,薩拉多加成了&ldo;美國的蒙特卡洛&rdo;,他死時家財萬貫,並且是一位受人尊重的慈善家。但賭博之所以成為一種美國企業,還在於美國有其獨特的機會,讓人們有條件把非法活動組織成為全國性的大生意。此種情況之成為可能實有賴於一些因素:在聯邦制度下,各州的法規混亂不一,而每個州的管轄權只限於本州內:中央政府的權力受到很大限制。不得不利用對&ldo;州際貿易&rdo;的控制權和徵稅權來替代全國性的刑法:新居民從國外源源流入美國,他們精力旺盛,雄心勃勃,信仰的宗教多種多樣,對當地習俗一無所知又漠不關心;按照美國的傳統,人人都有成功的機會,只是種種合法與體面的機會似乎已經讓先來者捷足先登;在一個不斷變化的社會中,人口流徙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