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頁 (第1/2頁)
[美]丹尼爾·J·布林斯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電視創造了許多奇蹟,其中最為顯著的就是電視的發展速度。在不到十年的時間裡,電視便征服了美國人,美國感到困惑,它的茫然失措甚於它敢於承認的程度。印刷術用了五百年才在民眾中普及學識。而一旦人民的知識不亞於比他&ldo;強&rdo;的人物,人民便要求自己管理自己的權力。甚至到了一六七一年,維吉尼亞總督威廉&iddot;伯克利爵士還為了印刷術尚未傳入他的殖民地而對上帝感恩戴德(印刷術是煽動異端邪說和抗拒上級的禍首),他祈求上帝永遠不要讓印刷術傳入維吉尼亞。到了十九世紀初期,貴族和學者已可透過託馬斯&iddot;卡萊爾記述這樣的歷史事實:活字版印刷術曾使僱傭軍瓦解,王冠落地,並且以某種方式創造了&ldo;一個全新的民主世界&rdo;。現在,電視又以令人眩目的速度使大眾都能體驗曾經只有少數人能夠體驗的事物。同印刷術一樣,電視也遭到知識分子、學者、以及其他主張循傳統途徑獲得生活體驗的衛道士們的冷遇,這是毫不足奇的。
四十四 海內孤本和保密檔案失卻原有價值
&ldo;為何會有如此大量的政府機密不斷洩露給新聞界?&rdo;《紐約時報》廣見博識的詹姆斯&iddot;賴斯頓一九七二年一月提出這樣的疑問。自從五角大樓檔案(即有關越南戰爭的多卷背景材料)未經批准便公諸於眾之後,這個問題便一直困擾著美國。對此,賴斯頓既未從政治的角度,也未從哲學和道德的角度加以解釋,而是提出了純科學技術性的答案。他認為,&ldo;真正的洩密者是切斯特&iddot;卡爾森,他發明瞭靜電影印技術,或稱&iddot;施樂&r;裝置,這種裝置現在左右著聯邦政府的日常工作,並影響了我國各大機構的資訊流通。&rdo;有了&ldo;施樂&rdo;影印機,任何人都可立刻複製任何檔案。接著賴斯頓的說法,製作這種裝置原是為了&ldo;擴充套件資訊和真理&rdo;,結果卻是適得其反,政府官員已不敢輕易以書面形式表達他們的真實想法。
實際上,已經無法確定哪份檔案沒有複製件。照相平版術及其它類似技術問世後,珍貴的文學手稿孤本及其初版本就面臨複製和翻印的危險。一九六五年,人們只需花十五美元即可買到頭版莎士比亞著作集對開本的照相平版印刷件(原本售價三萬美元)。複製書籍或書中的部分章節已成輕而易舉之事,並且費用低廉,版權法日益變得不起作用。
&ldo;施樂&rdo;和其它靜電影印裝置為事物的再現增添了新的可能性,只要有臺簡便的機器,任何人都能把孤本檔案或機密檔案複製出來。現在,寶麗萊即拍即有照相機、錄音機、磁帶、錄影帶及其它裝置可以即時放送複製品,把日常生活變成充斥著大批次生產的&ldo;瞬息時刻&rdo;的世界,現在,一個人的所見所聞差不多就是無數人的所見所聞。
製作多份副本的問題同書寫一樣,歷史悠久。印刷機和活字版印刷術的出現開始把學識傳遍千家萬戶。但是,除非大量印刷,否則排版不合算。印得越多,每份印刷品的成本就越低。顯然,印刷機的最高效益在於向成千上萬的人提供印刷品,愛迪生在普及電燈的過程中遇到如何分割光源的問題。複製技術也面臨同樣問題,在普遍採用印刷機後的幾個世紀裡,抄寫員的行當仍然不衰,這是因為缺乏複製單份手稿的辦法。十八世紀發明的&ldo;複寫器&rdo;是項創造性的裝置,聯結在鋼筆上即可在另一張紙上夏現寫作者的書寫動作,這樣,寫作者一邊寫信,一邊也就寫出了信的副本。託馬斯&iddot;傑斐遜對這種裝置很感興趣,並做了某些改進。然而,複製單份副件通常還是用影印器把寫好的信夾在吸墨紙中間滾壓,原件上的墨跡就印在另一張紙上。傑斐遜時代尚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