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頁 (第1/2頁)
[美]丹尼爾·J·布林斯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諸如本尼&iddot;古德曼這些美國白人也演奏起爵士樂,成為爵士樂最為成功、最為顯赫的演奏家。有些人,例如比克斯&iddot;貝德貝克使得爵士樂成為哭訴或抗議他們所擯棄(或他們自己受到遺棄)的社會的一種方式。音樂廳也開始演奏&ldo;爵士交響樂&rdo;。全部由白人組成的&ldo;新南國爵士樂隊&rdo;於一九一七年灌製唱片;一九二○年, 宣稱要超過&ldo;過去年代粗糙的爵士樂&rdo;的保羅&iddot;懷特曼,在傳統的音樂愛好者聽眾面前,指揮正規的交響樂隊演奏。此時,美國自人竟仿效起受排斥的黑人同胞,兩者的歷史作用居然倒轉了過來,這一點很有諷刺意味。
在一個社群林立的國家裡,標準化的、全國廣為宣傳的產品迅速地把不同地區原有的風味弄得平淡無奇,但黑人的城中之城卻提供了豐富多采的消遣。卡爾&iddot;範&iddot;維克頓,一個出生於艾奧瓦州的白人記者,發現&ldo;黑人的悲慘、墮落的生活……是藝術家新穎、奇異、多姿多采的素材。&rdo;一九二六年,他在《黑人樂園》一書中,描繪了哈萊姆區一幅令人同情但又浪漫化了的生活畫卷,此書立即成為一本暢銷書。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時,做貧民窟生意的人把白人旅遊者帶到哈萊姆夜總會去看《黑人輕歌劇》裡&ldo;逗樂的黑傢伙&rdo;和&ldo;勝感的巧克力&rdo;,它使得哈得遜河左岸的娛樂獲得了堪與巴黎塞納河左岸媲美的名聲。對於當地有錢人來說,哈萊姆是&ldo;一個大娛樂場&rdo;。號稱上演市裡最性感節目的&ldo;棉花俱樂部&rdo;以及哈萊姆另外一些只對白人顧客有吸引力的酒吧間,變得非常時髦。黑人在南方時曾是純樸農民的象徵,而在他們的新的城市生活中卻扮演著放蕩不羈的城市美國人的角色。這種角色至少延續到本世紀中葉,當諾曼&iddot;梅勒為五十年代&ldo;垮掉的一代&rdo;尋覓一個代號時,他稱之為&ldo;白色的黑人&rdo;。
黑人聚集在城中之城,使得他們在確能參加選舉的全國各地更鮮明地形成一個集團。黑人向北、向西、向城市流動,實際上是一種在全國政治中發揮更人作用的運動。在南北戰爭結束後南方各州重建的三十年裡,南方先後選出兩名黑人參議員(都來自密西西比州)和大約二十名黑人眾議員到華盛頓。然而,二十世紀初期,在南方,人們使用各種辦法阻撓合格的黑人進行投票選舉,更不允許他們擔任公職。只有遷徙後,南方的黑人才成為有選舉權的公民。到一九四二年,全國參加投票的黑人選民人數跟在最南方的七個州(密西西比、路易斯安那、阿拉巴馬、南卡羅來納、阿肯色、喬治亞和佛羅裡達)參加投票的全體白人選民人數相等。一九四七年,黑人民主黨人威廉&iddot;道森(他的前任奧斯卡&iddot;德&iddot;普里斯特是第一個進入國會的北方黑人,從一九二八年起連任三屆議員)從芝加哥南市區選入眾議院,兩年後紐約市哈萊姆區的亞當&iddot;克菜頓&iddot;鮑威爾和底特律的小查爾斯&iddot;迪格斯也跟著當選。一九六四年,國會中已有四名黑人議員,到一九七二年增加到十五名,一九六六年,麻薩諸塞州的黑人共和黨人愛德華&iddot;布魯克被選進參議院。黑人在選舉中的力量越來越大(並且明顯地集中在北部城市),以至於一九六○年黑人選民在美國歷史上首次在總統選舉中起了決定性的作用。一些頗有見地的觀察家把約翰&iddot;甘迺迪以十二萬張微弱多數票當選總統歸功于于黑人選民。一九六四年透過了憲法第二十四條修正案,廢除了南方曾廣泛用來剝奪黑人選舉權的人頭稅。一九六七年,林登&iddot;詹森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