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頁 (第1/2頁)
[美]丹尼爾·J·布林斯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關於&ldo;城市騙子&rdo;和&ldo;農民女兒&rdo;的民間笑話已為郊區交換老婆的故事所取代。很少有人替郊區的風俗習慣辯護,更談不上有說服力的辯護。美國中產階級生活郊區化,成百萬的美國人搬到郊區住,然而還沒有出現成廉&iddot;艾倫&iddot;懷特、舍伍德&iddot;安德森、桑頓&iddot;懷爾德這樣的作家來把新的習俗羅曼蒂克化。
二十世紀初期,一種新型美國人‐‐&ldo;把地皮分成小塊的經營者(subdivider,這樣的用字法是美國首創的)或稱郊區&ldo;開拓者&rdo;,在城市邊緣地區產生了。一個有氣魄的開拓者會在前景可期的城市的邊緣地區買下大量地皮,把它&ldo;分&rdo;成許多小塊,修建街道,鋪設下水道,安裝電線和自來水,然後就大肆宣傳,招徠買主。
房地產開拓者的手法越來越高明。這些人從層壓式推銷商變成了有長遠打算的規劃者,擁有新型社會科學家的全部專業知識。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退伍軍人大批迴國和出生率猛增使得住房需求量增加,聞風而動的住宅營建,使得經營房地產的企業擴大到類似十八世紀末期和十九世紀初期美國西部土地經營公司的規模。亞伯拉罕&iddot;萊維特是個貧窮俄國猶太移民的後裔,他帶頭大量建造郊區住宅。萊維特和他的兒子們利用戰爭期間為海軍營造往房所取得的經驗,開始興建郊區市鎮。一九四七年第一座萊維鎮建成於紐約的長島,這是個全新的社群,包括大部分裝置的房子圍成一圈,中間是公共草地,那裡建有商店、運動場和游泳池。賓夕法尼亞州巴克斯縣的第二座&ldo;萊維鎮&rdo;,建於一九五一年,計劃容納一萬七千戶,附設學校、教堂(由開拓者捐贈土地)以及一個龐大的購物中心。由於所佔土地跨越四個鎮和其它幾個政治單位,而它們又各有自己的規章制度和管理機構,因而實施這項計劃遇到了複雜問題。新澤西州的第三個&ldo;萊維鎮&rdo;在早先的專案尚未完成時就著手規計了,所佔土地全都位於同一個鎮境內,預計到一九六五年會有一萬二千幢住宅。在這些新興建的市鎮中,不是全部住宅都一個樣式,而是有三種式樣,顏色不同(每套三至四間臥室,價格從一萬一千五百美元到一萬四千五百美元),各條街上三種住宅都混雜在一起。這些住宅沒有地下室,而是建築在水泥板上,所用材料都是按照組裝系統預製的。類似的&ldo;新發展&rdo;城市(如芝加哥市郊的&ldo;公園樹林&rdo;或者華盛頓市郊的&ldo;波維&rdo;),在全國各地紛紛出現。
城郊,一種新形式的新興市鎮,使得活躍的、小城鎮的政治生活復甦。政治學家羅伯特&iddot;伍德就說過,&ldo;郊區城鎮大量湧現出來,它們擁有的選民有限,且帶有整齊劃一性,具有同一種型別的市民態度和清閒情趣,這些特點使得更多的人和更多的各級政府得以實施小城鎮的民主,這是百年來所從未有過的。&rdo;郊區(連同建立新的學校系統、新的娛樂設施和新的管理單位這一系列問題)使得許多美德所賴以產生的條件重現了,而這些美德是美國歷史學家在&ldo;邊疆&rdo;社會發現過的。正如歷史學家斯坦利&iddot;埃爾金斯和埃裡克&iddot;麥基特里克所說的,如果不是把美國民主特有的&ldo;邊疆&rdo;起源追溯到偏僻邊遠地帶,而只追溯到為社會目標而建立新體制這種不斷出現的迫切需要的話,那麼,城郊確實成了美國新的&ldo;邊疆&rdo;。城郊的成倍增加和居民湧到城郊居住的趨勢,使美國的聯邦主義四處發枝生葉,並使公民參與政治的機會大為增多。如同十九世紀新的州、縣和新興城市為政治民主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