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頁 (第1/2頁)
[美]丹尼爾·J·布林斯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ldo;重建&rdo;城市井清除貧民窟的想法井非美國人的發明。隨著工業城市的發展,人們對貧民窟越來越感到關切。十八世紀時,倫敦和都伯林的街道管理官員們曾經力圖從根割除城市裡的貧民窟。一八五三年,喬治&iddot;豪斯曼男爵重建巴黎時,他規劃了布洛涅樹林,並且清理了周圍的街道,使城市擁有開闊的景色(同時也是一種防止設立革命路障的措施)。自格拉斯哥市一八六六年拆毀了原來擁擠不堪的古老市中心的全部建築以後,整個英國到處部進行規模較小的清理貧民窟的計劃。
美國在十九世紀後期進行的城市改建運動,把貧民窟作為重點目標。&ldo;貧民窟&rdo;成了貧困、犯罪、賣淫和疾病的淵藪的代名詞。由於發明瞭照相術,中產階級的公眾得以見識到貧民窟生活的情景。一個來自丹麥的移民雅各布&iddot;里斯從一八六七年開始花了整整二十二年時間報導紐約市最為汙濁的貧民窟‐‐那些名叫強盜窩、酒瓶巷、煤油街以及竊賊巷的地方,他因拍攝和報導貧民窟實際情況而聞名。一八九○年他發表了《另一半人是怎樣生活的》(旨在使這句古老的警句廣為世人所知。一九○二年他又發表了《同貧民窟作鬥爭》,敘述在十二年中取得的進展。里斯的報導預示了一種願望,而那種願望曾經推動十九世紀中期&ldo;重建城市&rdo;的運動。他說:
自從人類文明把貧民窟視為敵人的那一大起,就開始了同它的鬥爭。在良知的力量與恐懼和個人利益聯手作戰之前,這場鬥爭一直是失敗的。當常識與法律成為人們行動的規範時,這場鬥爭將會結束……。從理論上說,秉公待人是唯一可靠的立國之本。在同貧民窟打交道時如能公平處理,很快就不會再有貧民窟。我們不需要等待一千年後再來消滅貧民窟。我們現在就可以行動起來。所需要的是不要聽任不管。對它和對我們來說這才算公平,因為它所患的病症就是它無力解救自己。
自南北戰爭爆發以來,貧民窟有三次&ldo;在紐約向我們進行挑戰&rdo;。一次是導致一八六三年證兵暴亂的&ldo;群氓背叛&rdo;;另一次是從貧民窟&ldo;後巷&rdo;蔓延開來的霍亂時疫;第三次是特威德幫夥頭目手下的&ldo;群氓&rdo;掠奪城市財富。因此,里斯指出:&ldo;要麼是我們清除貧民窟,要麼是貧民窟把我們搞掉,二者必居其一。&rdo;里斯接著警告說:&ldo;當我們不承認桑其街的人是兄弟時,那就別再指望在第五大街會看到良民的美德。……當你需要他們作為自由人投選票時,就不能計他們過豬狗一樣的生活;這樣做是不可靠的&rdo;。同貧民窟作鬥爭一直繼續到本世紀初期。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住房短缺,促使政府採取緊急措施為軍火工業的工人提供住宅。一九二九年以後的大蕭殺期間迫切需要一項建房計劃,以減少建築行業的失業人口並且刺激建築材料市場;這項計劃同時也是旨在提供更好的住宅。到了一九三三年,興建住宅的工程幾乎下降到零,房屋維修費用從每年五千萬美元下降到五十萬美元;取消贖取權的住宅達到每天一千處。為了幫助避免取消贖取權而建立的聯邦房屋貸款機構,首先是資助有能力買房的人,對於消滅貧民窟的鬥爭卻幫助甚少。到一九三四年,聯邦政府由公共工程管理局出面,在亞特蘭大、克利夫蘭以及布魯克林推行清除貧民窟的計劃。起初,對於農村有親近感並且想方設法使人們遷居城外的富蘭克林&iddot;羅斯福,對於城市興建住宅和清除貧民窟興趣不大。他的顧問雷克斯隔德&iddot;特格韋爾以英國的花園城市為樣板,在人口密集的中心城市外面,計劃興修&ldo;綠帶城鎮&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