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頁 (第1/3頁)
[美]丹尼爾·J·布林斯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另一種旨在減少農民隔閡狀態的新做法也為農民加入全國性消費社會鋪平了道路。即使在農村免費郵遞制建立起來之後,農民在農村裡已能收到信件和印刷品,但是,他們必須跑到就近的鐵路貨運車站去取包裹,甚至重量極輕的包裹。我們還忘了提一下在包裹郵遞機構設立前,要寄一個包裹是多麼困難,一九一三年前,美國國內郵寄包裹每個不得超過四磅;如果你要寄十二磅東西,就得分裝三包,而且不管路程遠近,郵費一律是一美元九十二美分,郵寄包裹業務是很賺錢的,當時美國的郵寄包裹業務全都由私人運輸公司承擔,諸如亞當斯捷運公司、美國運通公司、美國捷運公司、韋爾斯一法戈捷運公司等,這些公司早在南北戰爭之前就有了。
郵政總局局長沃納梅克曾經不斷要求政府建立包裹郵遞機構,但未能成功。一八九一年,他向總統匯報說:&ldo;事實上,只有四個單位強烈反對政府承擔包裹郵遞業務,這四家全是捷運公司。&rdo;這個問題在政治上一直具有爆炸性。在本世紀初,儘管為包裹郵遞而奮鬥的&ldo;包裹郵遞之父&rdo;詹姆斯&iddot;考爾斯為此作了不懈的努力。同時平民黨的政客們也作了努力,但是國會參眾兩院的議員們仍然戒心重重,甚至不敢同意《國會記錄》刊登主張包裹郵遞的任何文章,而《國會記錄》刊登大量蠢事卻是司空慣見的。反對派警告說,讓政府去遞送包裹&ldo;可能會根本改變我們對政府的概念&rdo;。
然而,農民遊說話動最後還是佔了上風。一九一三年元旦,包裹郵遞終於開始實行,不到一個月,郵政總局局長就宣佈它取得成功‐‐&ldo;比國內任何其它新事物都更快地取得了巨大的成功。&rdo;在一年之內,包裹郵寄量達三億包。說也奇怪,建立包裹郵遞制度的主要論據是便利農民把農產品運往城市,而伍德羅&iddot;威爾遜總統收到的第一個包裹就是八磅新澤西蘋果。不過,這種&ldo;從農莊到餐桌&rdo;運輸並沒有很大的發展,而得到發展的卻是&ldo;從工廠到農莊&rdo;的運輸業務,郵購公司向農民介紹了城市生活方式和城市物品,因此這項業務迅速發展起來,包裹郵遞制建立後的第一年,西爾斯公司收到的郵購訂單是前一年的五倍,而沃德公司郵購訂單的增加也同樣地驚人。包裹郵遞業務的發展導致了農村小商人的沒落。人們採取各種措施來竭力挽救老式的鄉村店鋪,諸如開展廣泛的&ldo;在家鄉購物&rdo;運動、&ldo;反壟斷&rdo;運動,並且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還作了最後的努力,把在當地店鋪購物作為檢驗人們是否&ldo;忠誠&rdo;的試金石,而把郵購商品的人視為&ldo;背叛&rdo;了家鄉。但是沒過多久,就象酒吧是城市的弊端一樣,老式店鋪成了己消失了的農村生活魅力的浪漫主義(也是不現實的)象徵。
郵購業務的勝利以及新型的郵購資料,開啟了人們的眼界,使他們接觸到新的生活方式;這意味著大共同體戰勝小共同體,廣大的市場戰勝集市,廣告擊敗了推銷員。總之,是無所不包的大共同體衝垮了人們看得見、近在身邊和十分熟悉的小共同體。這種新的生活方式的確立,取決於美國農村地區老百姓對城市商人建立新的信任。當艾奧瓦州種玉米的農民把錢寄給柱在芝加哥的西爾斯先生時,這不僅表示他信任這位遠方的商人,而且透過這一行動,把自己同喬治亞州的果農、亞利桑那州的牧場主連結起來。南北戰爭結束後的一個世紀,依靠大厚本郵購商品目錄冊的郵購企業發展成為一支意想不到的力量,它沖淡了各地、各時區和各季節之間的差別,融合了鄉村和城市的生活方式。美國人開始把自己居住地的生活是否同其它地方一樣好作為檢驗生活改善的標準。到了本世紀初,這個&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