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頁 (第1/2頁)
[美]丹尼爾·J·布林斯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有軌電車的線路誠然死板,上了車的人只能到有軌電車所去的地方。可是,幾乎所有城市裡的有軌電車都是把乘客送往市中心,因為那裡有巨大的消費者之宮。
隨著有軌電車所具有的那種把市民帶到百貨公司的向心力,還產生了一種吸引消費者的思想和慾望的新力量,此即集中在城市裡大量發行的報紙。百貨公司在報紙上做許多廣告,實大有助於報業的發展,同時也幫助了報紙擺脫政黨的資助,從而保持其獨立性。這樣,百貨公司和其它做廣告的大主顧也就間接地為美國新聞報導之在政治上不偏不倚作出了貢獻,這同法國、義大利以及其它一些國家的報紙之由黨派控制形成鮮明的對照。城市裡的日報還有助於為規模宏大的消費者之宮廣泛吸引顧客。十九世紀末,城市郊區的發展同有軌電車的出現是不可分割的;同樣,百貨公司的興起同報紙廣告的發展也是分不開的。百貨公司的創業者也正是廣告學及其藝術的先驅。rh梅西,象郵購業務先驅理察&iddot;沃倫&iddot;西爾斯一樣,是在廣告成為商人正常業務一部分之前的一位有膽有識的廣告客戶。梅西用不斷重複的方法,編一些蹩腳詩句來做廣告,他用幾百個五又二分之一點的小號鉛字(當時的報紙編輯只同意用這麼大的鉛字)排成梅西的標誌五角星,或組合成更大的字。從一八五八年開始,他就敢於在報紙的昂貴版面上留下很大的空白:他經常做廣告,而且同時在四,五家報紙上做廣告,使那些與他競爭的較為保守的對手大為遜色。費城的約翰&iddot;沃納梅克是另一位生氣勃勃的領袖人物。一八七九年,他率先採用整版報紙做廣告;在整整十年裡,沃納梅克定期在報上做整版的廣告。其它百貨公司也跟著效法,於是,全國各大城市的日報就大賺其錢。一九○九年,沃納梅克在紐約市的分公司開始每天在各晚報上做整版篇幅的廣告,這就使晚報的廣告行數壓倒了日報。芝加哥也是如此,馬歇爾&iddot;菲爾德成了在報上做廣告的大客戶。曼德爾兄弟公司同芝加哥《論壇報》簽訂合同,在一九○二年全年內每週做六次整版的廣告,一年花費十萬美元,這成了當時一條轟動的新聞。
到了二十世紀初,百貨公司成為全國各大城市日報的主要支柱。同時,隨著報紙發行量的增加,報紙又成為百貨公司的主要支柱,所起的廣告作用越來越大,推動著幾十萬顧客去光顧。而城市裡的報紙也成了傳播思想的有軌電車;它們把新興城市數以萬計人們的思想和慾望裝入&ldo;車廂&rdo;,運到城市的中心,迅速加入新出現的消費者共同體。
正如愛彌爾&iddot;左拉在法國所觀察到的一樣,百貨公司&ldo;使奢侈品大眾化了&rdo;。而人們早已遺忘當初讓公眾免費進入百貨公司是一條多麼革命的原則。在過去的市場和集市上,攤販固然是把自己的貨物擺出來給過往行人看。然而,擺出來供一般人看的商品都是常見的、滿足日常需要的商品。任何過路人都可以看一看水果和蔬菜、牛肋肉和豬肉、罈罈罐罐和廚房用品、一籃或一塊便宜衣料。較昂貴的紡織品和傢俱卻放在裡屋,只有當買得起這些商品的認真的顧客光顧時才拿出來給他們看,在世界各地的大城市裡,高階的商店總是在門上掛起代表商店的象徵,吹噓是隻此一家、別無分店,或者擺出某一家貴族的家徽,表明已被指定為這家貴族供應商品,它們對偶爾路過的行人很少陳列或者根本就不陳列其商品。那些較廉價的商店也都是專售某一種商品,而且現成的存貨往往不多,在十八世紀後半葉,&ldo;商店&rdo;(shop)一詞變成動詞,於是人們就開始&ldo;去商店採購&rdo;(go shoppg)‐‐即去商店看一看能買些什麼。儘管如此,一般老百姓一輩子仍然看不到多少他們買不起的珍奇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