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頁 (第1/3頁)
[美]丹尼爾·J·布林斯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一八六七至六八年的生產過剩和經濟蕭條導致了石油價格下跌,許多小型煉油廠紛紛倒閉,但洛克菲勒卻安然度過了難關。當時,為了兜攬倖存下來的公司的生意,各鐵路公司之間的競爭更趨激烈。沒有明文規定的運費率,鐵路對所有主顧都有&ldo;特殊的&rdo;運費率。洛克菲勒精於挑動鐵路公司彼此之間的明爭暗鬥而從中坐收漁利。他建立了自己的制桶廠製造油桶,買進了森林來供應木材,生產自己的化學品以供煉油之需,併購置了船舶和鐵路車廂來運輸他白己的產品,與此同時,他還精心掂量每一分錢的開銷,他又為副產品找到了新的市場。同時他更利用自己巨大的裝運能力(透過紐約中央湖濱水系每天可望裝運六十車皮精煉油)來確保最低運費。
但種種無法預料的新因素所造成的油價波動,卻導致了洛克菲勒所謂的&ldo;破壞性競爭&rdo;。於是他搞出了一個巨大的聯合體來控制市場,稱之為俄亥俄標準石油公司。到一八七二年,他的公司每天可提煉一萬桶煤油,在同行業中首屈一指。隨後,他又投入了輸油管業,從長遠來看,要想完成他的壟斷,這一步是必不可少的。在他極力主張之下,他手下一位化學家設計了一項工序來精煉俄亥俄州廉價的含硫石油,於是他便開闢了一個全新的供應來源。到一八九○年,他又擴大他的銷售業務,使用油罐車隊把&ldo;標準&rdo;煤油運到消費者門前。隨著他的組織不斷擴充套件,在世界各地簡陋的木屋茅舍中,都可以看到家庭主婦們把他那種五加侖裝的空油桶拿來派各種用場。&ldo;中國煤油燈用油&rdo;就是標準石油公司一種產品。
洛克菲勒善於討價還價和緊逼競爭對手,卻弱於洞察輿情。因此,面對輿論界的以大量事實材料為依據的抨擊,例如一八八一年《大西洋月刊》上登載的亨利&iddot;德馬雷斯特&iddot;勞埃德所撰&ldo;一家大壟斷公司的內幕&rdo;一文,以及關於托拉斯問題的立法機關聽證會,他自認深感意外。不過,就是這些文章和聽證會為一八九○年的《謝爾曼反托拉斯法》奠定了基礎。但當一八九二年俄亥俄州最高法院下令解散標準石油托拉斯時,洛克菲勒的律師們對這項挑戰卻應付裕如,他們新近發明的&ldo;控股公司&rdo;這一套保證了洛克菲勒穩坐釣魚臺。
標準石油聯合體是十九世紀組織形式上的一項巨大成就。在標準石油壟斷的全盛期,石油產品的價格實際上是逐漸下跌了,然而,如果沒有標準石油公司,價格是不是會更大幅度下跌呢?洛克菲勒冷酷無情的戰術‐‐威脅恫嚇、把競爭者逼入&ldo;死角&rdo;、隨時準備使出高壓手段、僱用間諜(有人甚至提到謀殺)‐‐更成了那個世紀改良主義者一再抨擊的事。
洛克菲勒是一種與眾不同的美國人。他所開採的是一種來路不明、蘊藏量又難以估計的神秘的新礦物。他在西部混混沌沌的局面中積聚起了自己的財富。在洛克菲勒身上,最不平常、最具新世界特色之處,並不在於他勇敢地跨越了日常禮法和眾所皆知的商業道德的界限。他的行事方法無論從道德或法律上來說都是含糊矛盾的,在這方面,他已經留下了明顯而誘人的印記,而且超過了美國歷史上的先例。洛克菲勒僱用了他那個時代最好的律師,亦即最有法律觀唸的人,為他制訂出最模稜兩可的策略。托拉斯‐‐充分體現他冷酷無情特點的惡名昭彰的工具‐‐原意是&ldo;信託&rdo;,本是英國法律最古老的發明之一,早在幾個世紀之前,便在英國大法院的道德實驗室中孕育成形,後又為衡平法院所用,它的格言始終跟人們的良知相聯著。至於托拉斯後來成為沾汙公眾良知的一種工具,則不過是造福西部又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