鍋耳與背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嬴朝憑藉一系列高瞻遠矚的謀略,讓自身的征伐之路愈發順遂。
此前推行變革贏取民心的舉措成效顯著,猶如為進軍的車輪抹上了順滑的油脂,使其在戰場上得以長驅直入。
嬴朝雖擁有 70 萬大軍,數量上相較永朝的 100 萬看似不佔上風,然而在決定戰爭勝負的諸多關鍵因素上,卻有著壓倒性的優勢。單從裝備層面來看,軍備製造工藝精湛絕倫,投入了大量科研力量進行研發改良。
士兵們身著的鎧甲,皆是用上等的精鋼鍛造,堅韌無比,不僅能有效抵擋刀箭的砍刺,還輕便靈活,絲毫不影響行軍作戰的機動性;他們手持的兵器,經過特殊的淬火處理,鋒利異常,削鐵如泥。
再看大型攻城器械,研製出的投石車,射程遠超他國,威力驚人,能夠輕易地將巨大的石塊拋擲到敵方城牆之上,砸毀防禦工事;還有那先進的雲梯,結構穩固,配備了巧妙的防護裝置,讓士兵們在攀登城牆時減少傷亡。
反觀永朝與昌朝,儘管兵力更為雄厚,但裝備水平卻與嬴朝相差甚遠。永朝計程車兵大多還身著陳舊的皮甲,防護能力有限,兵器也多是些普通的鐵製武器,容易捲刃折斷。
昌朝的情況亦不容樂觀,軍備的落後使其在戰場上屢屢受挫。當嬴朝的大軍壓境,這兩個王朝的軍隊從一開始便暴露出了底氣不足的問題。
面對嬴朝凌厲的攻勢,永朝與昌朝的抵抗顯得軟弱無力。
雖說憑藉人數優勢,起初還能勉強支撐一時,在一些區域性戰場上負隅頑抗,然而也僅僅是強弩之末。
嬴朝透過此前的仁政以及文化滲透,已然將這兩個王朝的民心摘取得一乾二淨。
百姓們對本國統治者失望透頂,私下裡紛紛傳頌嬴朝的好處,對嬴朝軍隊的到來甚至抱有幾分期待。
失去了民心的支撐,軍心自然也難以維繫,很快便土崩瓦解。軍隊內部開始出現各種混亂不堪的內鬥局面,將領們為了儲存自身實力,相互猜忌、推諉責任;士兵們則士氣低落,無心戀戰,不少人眼見大勢已去,索性直接投誠嬴朝。
此外,永朝與昌朝部分地區實行的募兵制,在此時也成了致命的弱點。
在這種“誰給錢,士兵就給誰賣命”的制度下,一旦軍餉發放出現延遲或者不足,士兵們的忠誠度便會直線下降。
乾朝敏銳地察覺到這一漏洞,巧妙利用自身充盈的國庫,一方面加大對投誠士兵的招募力度,許以優厚的待遇;另一方面,在戰場上對敵方募兵部隊展開心理攻勢,承諾只要歸順,即刻補發軍餉並給予獎勵。如此一來,大量敵方士兵紛紛倒戈。
嬴朝瞅準時機,猛然發力,將軍民力量緊密結合。民兵們熟悉當地地形,負責為熟悉當地地形,負責為正規軍提供情報、帶路,協助進行後勤保障等工作;正規軍則憑藉精良裝備與高超戰術素養,如猛虎出山般從四面八方朝著敵朝首都發起猛攻。
永朝與昌朝的統治者們在這突如其來的強大攻勢下,根本來不及組織有效的逃亡,都城便迅速淪陷。
短短 3 年時間,曾經在這片土地上頗具影響力的永朝和昌朝,便先後在歷史的塵埃中覆滅,嬴朝的大一統霸業自此邁出了堅實而關鍵的一步。
在嬴朝主力大軍風捲殘雲般推進,致使永朝和昌朝迅速覆滅之際,另一路奉命出擊、旨在清掃剩餘國家的 30 萬精銳之師,同樣在異國他鄉的戰場上勢如破竹,頻頻傳回令人振奮的捷報。
彼時,放眼望去,剩餘的景朝、炎朝、洪朝、佑朝、宣朝、盛朝及靖朝,相較於嬴朝而言,皆屬國力不強之列。
這些國家中,不乏一些疆域廣袤卻人口稀少的國度。
嬴軍的將領們精準洞悉了這一特點,迅速制定出一套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