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登高6 (第1/6頁)
春山有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三國。
曹植忍不住側目,連年戰亂,百姓流離,他亦有匡復之心,寫“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可杜甫在凍餒之時,仍能推擠天下萬姓,願以“吾廬獨破”換“天下寒士俱歡顏。”他閱遍前代經史,再沒有找到杜甫這樣的詩人。
“杜甫,聖人也。”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放出來之後,幾乎各個時空裡的人都對杜甫“詩聖”的稱號確信不疑。杜甫的詩不僅寫得好,還有親親仁民之情,深得三百篇精髓。
真誠高尚的情感總是格外感人,千古詩心,於文字中/共振。不約而同的,如曹植、陶淵明、阮籍、謝靈運等人紛紛舉杯,遙敬後世那個偉大的靈魂。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嚮往之。
【被貶官的杜甫又一次踏上路途,兩京收復,安史之亂卻尚未平定。其時安祿山已被其子安慶緒殺死,郭子儀與李光弼、王思禮等人陳兵二十萬,在鄴城將安慶緒叛軍包圍,形勢一片大好。】
平盧。
安祿山悚然回頭,看向自己的兒子安慶緒,心頭一陣火起,抬手就想打人,卻被旁邊的官軍制止住。
玄宗詔令已下,要將他押入長安,一應家小也一齊上路。安祿山動手不得,只好狠狠地瞪著安慶緒,罵道:
“孽子,竟敢殺你老子!”
安慶緒卻一改往日恭敬,唇角露出幾分譏笑: “父親教得好。”你能犯上,我便不能弒父嗎?太極宮。
李世民聽到兩京收復,叛軍也已被唐軍合圍,一直吊著的心才略略落下幾分: “孽孫無用,所幸我大唐還有能打仗的將軍。
武周。
武則天覺得郭子儀這個名字有些耳熟,便問一旁的上官婉兒。上官婉兒略一思索,笑道:“陛下記得沒錯,前些口子武舉,這郭子儀正是那一場的武狀元。
武則天也想起來了,唇角也不由得帶了笑,略略沉吟: “郭子儀既平定叛軍,又留名青史,想來也是個不可多得的將才。
上官婉兒聞聲知意,問道: “陛下可是要重用於他?”
武則天微一頷首,卻並不著急:“為國選材,不可隨意。你下詔,命他入宮見朕,朕要親自考校。
/
自水鏡講到安史之亂時,郭子儀便一直眉頭緊鎖。他是武舉出身,雖一直未受大用,但到底是大唐的官將,食君祿、為君憂,聽到安祿山叛亂,他恨不得衝到平盧,手刃這等狼子野心的小人。卻不想實然在上面聽到自己的名字,還透露出自己與別人聯合將叛軍包圍!
郭子儀一時心情大振,雖然有些遺憾未來的自己沒能親手殺死安祿山,但父債子償,安慶緒既然敢弒父篡立,可見也不是什麼好東西。他摩拳擦掌,彷彿已經穿越到了十幾年後,指揮大軍為大唐剪除叛亂。
洛陽。
李白神色微訝: “竟然是他。”
杜甫面露狐疑: “太白兄在說誰?”
“郭子儀。當年我在幷州遊歷,他不意犯刑,有性命之憂,我見他識見卓絕,故略施援手,所以有過幾面之緣。
李白簡單地將他和郭子儀的舊事敘述了一遍。
當年在幷州,郭子儀宣告尚且不彰,只在行伍之間,但虎目炯亮,通兵法而曉奇謀,李白對他印象頗深,所以一聽水鏡提起他的名字,就想起來了。
杜甫聽罷了然地點點頭,眼裡頗有些敬佩: “太白兄古道熱腸,又惹眼識才,當年這一救,也算是救了大唐。
杜甫對偶像向來不缺乏溢美之詞,更何況李白這件事做得確實厚道。
被這位小友吹了無數彩虹屁的李白擺擺手:“子美嚴重了,我只為朋友,郭子儀能得重用,參與平叛,亦是大唐之幸。